查看: 16763|回复: 1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資料]米諾夫斯基粒子應用技術

74

主题

75

存在感

8

活跃日
 2 

实习生

发帖: 168
SOS币: 5345
注册: 2007-09-26
访问: 2014-08-0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 编辑
[出自維基百科]

米加粒子炮

米加粒子炮、常被稱為光束炮、米加光束炮、是一種UC系列高达世界裏的一種常規武器。戰鬥艦和MA上面大多有裝載這種武器。這種武器發射集束性的高速度高能量米加粒子、因為米加粒子的電中性、因此不能夠被一般電磁場所偏折、同時亦能輕易的貫穿傳統裝甲材質。

要製造出米加粒子、裝備米加粒子炮的兵器本身必需先在自己的米氏核融合爐處收集米諾夫斯基粒子。米諾夫斯基粒子被收集之後、就會被高密度的I-Field壓縮至縮退成為米加粒子。因此米加粒子炮的性能受限於米氏核融爐能提供的壓縮力和米諾夫斯基粒子的數量。

雖然米加粒子炮很快就成為了宇宙戰鬥艦隻的基本裝備、但是因為使用的能量過多、所以難以小型化得能夠在MS上面使用。因此、吉恩公國初期的MSMS-05以及MS-06等都只是使用傳統的火藥式鎗炮及無導引火箭/飛彈而非光束鎗炮。作為一個參考、姆塞級輕巡洋艦的艦上發電機需要十五分鐘時間充填及壓縮每一發艦上主炮。(不過單以發射效率估計、姆塞級上面有超過一個艦上發電機來充填各門主炮)這使得利用MS上面小型核融合爐的那種出力來壓縮米加粒子炮非常不實際、因為那個需要非常無理的時間才可以壓縮到一炮。

M-彈頭 M-Warhead

因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干擾電磁波特性、使得它被使用在戰場上面成為一種電子戰手段。就像現實中的泊片散佈飛彈一樣、米氏粒子被收集並儲存在彈頭上面、由火箭推進的飛彈搭載到戰場上面散佈。
M-彈頭會把米氏粒子散佈在戰場上面從而令到所有現代已知、除了可見光之外(雷射通訊)的無線通訊和索敵技術無效化。
濃度較高的情況下還能折射可見光,使戰場霧化,做成目視索敵的距離再縮短。 M-彈頭的技術在一年戰爭時被大量使用、但是在戰後的條約為了防止米氏粒子被大量散佈而有明文禁止使用M-彈頭。這主要是因為濃度過高的米氏粒子區域會令到人民的生活及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在一年戰爭之後、M-彈頭變得像是核彈頭一樣在戰場上面被禁止使用。但是就像核兵器一樣、條約雙方還是預備了能隨時毁約的能力、大部分的戰鬥艦隻還是載有M-彈頭、而艦長(多為尉級及校級)在有更高層的將領許可下、可以馬上使用來幫助作戰。而且另一種大量散佈米氏粒子的方法還是沒有被禁止、那就是米諾夫斯基粒子散佈MS。因此條約實際上形同虛設。

米諾夫斯基飄浮系統 Minovsky Craft System

因為I-Field是由粒子所組成、所以它並不能輕易的穿過金屬、水、地球表面等地方。而因為其帶電荷的特性、所以很輕易就能夠被拘束在電磁場中。因此在低高度時、利用I-Field來製造一個軟枕來承托起固體、製造一個反抗地心引力的浮力是可行的。這一個原理被使用來製作米諾夫斯基飄浮系統令到太空船艦或是地面的重型載具可以在地面飄浮。Zeon比較慢才成功使用到這種系統、而使得在一年戰爭中只有MAX-03和三部MA Apsaras有裝備此系統。但是聯邦軍卻很快就活用此系統在其飛馬級強襲揚陸艦上面、使得飛馬級艦隻能自力進出大氣圈。

因為其巨大的能量使用率、所以這一個系統直至UC 0100才能夠小型化得能裝備在MS上面。第一部裝備此系統的MS為RX-104FF Penelope而在同故事中登場的RX-105 Ξ Gundam亦有裝備此系統。

在那之後、由地球聯邦軍海軍戰略研究所於U.C.0110至0120所開發的高性能MS的F90系列中,Minovsky Craft System再次成為可選用的裝備之一-F90的ASSAULT TYPE正裝備了這種系統。

光束步鎗 (小型化米加粒子炮)、E-cap與E-pack

為了要減輕米加粒子炮的高能量需求、地球聯邦在米諾夫斯基博士 (他此時已經叛逃出Zeon公國並加入聯邦)的幫助下、開發了稱為E-cap ("energy capacitor"的簡稱、意為能量容器)的裝置。這一個裝置把米諾夫斯基粒子儲存在一個高能量的壓縮狀態、因此只需要極少量的能量就足夠製造最後的壓力使其產生縮退為米加粒子。E-cap是由MS的基地或搭載艦來充能 (包括補充米諾夫斯基粒子和提供電力壓縮)、直至其米氏粒子的供應完了前、就像是電池一樣。那時候、那枝武器就像沒有子彈的槍一樣沒有效用了。在一年戰爭時、聯邦軍成功的研究出此種小型化的米加粒子炮、並且把它投入了戰爭、並稱它為光束步鎗。

E-cap的有限容量在被證明了是其最大的弱點、例如RX-78 Gundam的光束步鎗只能夠發射16發光束。在一年戰爭以後技術改良下使E-cap變成了可以像彈匣那樣更換的模組E-pack。一部MS可以不用多帶整枝的光束步鎗、而只需要一枝能更換E-pack的光束步鎗以及數個E-pack就可以在戰場上用更換彈匣的方式來更換光束步鎗的米氏粒子供應。

Zeon在一年戰爭時因為米諾夫斯基博士的叛逃而使得他們對光束兵器的研究被嚴重推遲、而初期只能夠在較大型的機動兵器 MA上面裝備直接連結發電機的米加粒子炮。不過MSM-03, MSM-04, MSM-07和MSM-10這些水陸兩用MS都有裝備米加粒子炮、因為它們能夠利用水冷方式來冷卻高出力的發電機。一直到大戰後期的MS-14才能夠使用到E-cap的技術、但是當時已經無力挽回劣勢了。

w:ja:ビームライフル (ガンダムシリーズ)#宇宙世紀におけるビームライフル

光束噴鎗 Beam Spray Gun

光束步鎗是一種相對地昂貴的武器、因為其鎗管要支援集束米加粒子用的I-Field。而為了支援這個I-Field, 需要精密的線圈和令其冷卻的裝置。因此一種比較短距的版本光束噴鎗就被生產了出來。噴射的鎗管較光束步鎗為短、這使得米加粒子的集束力較低、而發射後的擴散速度亦加快。雖然這種兵器的有效射程較光束步鎗為短、但是它還是能夠在其有效射程內做成和光束步鎗差不多的破壞力。

w:ja:ビームライフル (ガンダムシリーズ)#ビームスプレーガン

光束劍/光束軍刀 Beam Saber

光束劍這個名稱算是有一點誤導性的;和遠程光束武器不同、光束劍並不使用米加粒子、而是使用高能量的米諾夫斯基粒子。光束劍的原理是使用電磁場去控制I-Field去形成一個刀刃狀的拘束部分、然後在這個外殼裏面注入高熱的米諾夫斯基粒子電漿來產生一個極高破壞性的刀刃。米氏粒子被儲存在光束劍劍柄裏面的中、當劍柄被插回劍座時、能夠在MS的核融爐中補充米氏粒子。因此並不需要由MS的核融爐供給也可以發動。在0083動畫中、就有過利用光束劍作為誘敵裝置的戰法。

當I-field因為碰到一個固體的表面 (例如MS的表面裝甲)時就會被中斷、而裏面的電漿就會直接碰觸到那個固體而產生破壞直至I-field回復或是電漿用完。這讓光束劍能夠像刀劍那樣切割固體。同樣的道理、因為光束劍的I-field可以排斥米氏粒子電漿、所以它不單單能拘束自己劍內的電漿、同時也能夠令其他光束劍的電漿不能通過、這就是為甚麼光束劍能互相作出防禦。因為拘束用的I-field可以被作成任何簡單的形狀、所以光束劍亦能夠被作成很多奇怪的變種、例如光束迴力鏢、飛鏢、斧頭、大刀、長槍等等。

一年戰爭時的光束劍出力 (380 kW)被懷疑過是否足夠。當RX-78-2的駕駛員阿姆羅和蘭巴·拉路對戰時、他使用他的光束劍斬開了蘭巴的MS駕駛艙裝甲、使駕駛艙被暴露出來。理論上、蘭巴應該已經被那種高熱蒸發、但是他不單在接近無傷的情況下生存了下來、而且還能夠推開因熱力變軟的金屬斷口脫離出MS之外。一是他的標準服有著比MS更高的抗熱能力及空調機能、又或是光束劍的I -Field剛好保護了蘭巴使他沒有受到電漿的攻擊。

w:ja:ビームサーベル#宇宙世紀におけるビームサーベル

I-field防護網/產生器 I-field Barrier

更一個I-field的功能就是I-field產生器。這個裝置會產生一個高密度的I-field來包圍著產生器、而I-field能夠拆射和彈開任何米諾夫斯基物理學所產生出來的光束兵器。(因為現代沒有該種斥力、因此被假設為第五基本力) 但是、這個防護網對激光和物理攻擊如飛彈或實彈炮沒有任何功用。而在防護網的有效範圍內、光束兵器的功能會被減到極低。

這個技術最初使用於一年戰爭的MA-08上面。I-field技術在之後大都使用在大型機體上面、因為MS的發電機不足以供給I-field產生器使用、例如0083的AMX-002 Neue Ziel和聯邦的RX-78GP03 Gundam Dendrobium。 這種技術最先出現在MS上面是在MSA-0011 S Gundam的Ext裝備。因為出力要求、所以只能夠保護到駕駛艙周圍。最先有保護全部機體的I-field裝備的MS是F-97 X-3、在它的雙手中各有一個I-field產生器。雖然I-field有著那麼大的防禦能力、但是卻很容易就過熱。MA-08只能夠持續運作20分鐘而每一個X-3的產生器只能運作115秒、冷卻時間卻需要120秒。(因此在兩個連續運作之後就有10秒時間沒有I-field防禦)

一直到UC 0153的V2 Gundam的強襲型裝備上面的米加光束盾出現、MS才真正的有無限制地使用的I-field產生器。不過在此之前、一種更為強力的防禦裝備:光束盾早就已經成為了MS的基本裝備了。

新類型人 (NT)被公認為有著吸引米諾夫斯基粒子的能力。(例如Z和ZZ中的主角MS就曾經被金色/粉紅色的氣所包圍)這種情況產生了類似I-field產生器所產生出來的防護網和米諾夫斯基飄浮器的功能、使得光束炮和實彈炮等都難以穿過那層高密度米氏粒子去傷害裏面的機體。

FF-Field (FF力場 Fin Funnel Field)

RX-93ν Gundam所使用的防禦力場技術、一般稱為FF-Field、並不是完全的I-Field產生器。而是算是較為原始的光束盾。這個裝置的原理是散佈出感應炮裏面E-cap中的米氏粒子、再以感應炮的集束用I- Field來拘束這些粒子以做成一個暫時性的I-Field防護區域。因為出力不足以保持米氏粒子的密度、因此不能長時間作出防護。

一個類似的防禦系統在較早的時候就被哈曼所用。在ZZ連續發射其頭頂的50MW高出力米加粒子炮時、她使用Qubeley手腕處的混合光束鎗/劍來放出米氏粒子和電磁場來作出短時間的I-Field防禦。不過此種勇敢但接近自殺式的行為並沒有正式的名稱。

光束盾 Beam Shield

最初利用光束劍的原理來作出防護功能的技術是RX-93的翼狀感應炮防護網。這種防禦網產生一個正三角體在MS的旁邊、在四個角上各有一個翼狀感應炮、而每一個面都是以感應炮的I-Field來造成一個像是光束劍外殼那樣的表面。和傳統的I-field產生器不同、這個光束防護網不單只可以擴散光束武器、而且更因為其密度夠高而可以阻擋甚至破壞物理攻擊如炮彈和飛彈。(同時發出米諾夫斯基飄浮裝置和光束劍劍刃的功能)但是在面對非常強大的攻擊時會被擊破。這個被稱為翼狀感應炮防護網的裝置因為感應炮的限制而不能長期使用來作為常規武裝。
到大約UC 0120時、因為新型MS的核融爐的發展、核融爐可以小型化、致使這種防護網的一個簡化版本得以裝備在大部分量產型MS上面、這就是光束盾。光束盾由一片薄薄的米氏粒子電漿形成、由中間的產生器放出和拘束、可以當成一般盾牌使用的同時、亦可以用來作為像光束劍那樣切割敵人。因為光束盾和光束劍同樣的有著強大破壞力、當MS的動作會令光束盾和機體本體重疊時、MS的電腦就會自動切斷光束盾那個部分的電漿供應、防止光束盾切掉自機的手腳或任何部分。雖然光束盾被限制成只能防禦一個方面、而且對光束的防禦力也遠不及有厚度的I-Field而在強大的攻擊底下會被打破、光束盾的低能量需求以及能有效地對應所有種類的兵器使它成為I-field產生器一種非常好的代用品。到UC 0130以後、甚至連一些戰鬥艦隻也有裝備光束盾、例如V GUNDAM中的Joan D'arc和Crossbone Gundam漫畫中的Mother Vanguard。

不過、一種相對地低出力的光束兵器也被研發出來對抗這個技術、那就是VSBR (Variable Speed Beam Rifle)在F-90V type (VSBR type), F91, 和之後的V2 強襲型裝備都有裝備此種能自由調節出力和發射速度的光束武器來專門對抗光束盾。

w:ja:ビームシールド

VSBR

Variable Speed Beam Rifle

到UC 0120就連最低性能的量產型機動兵器都大部分有裝備光束盾、使得MS難以使用常規武器擊中其他機體。這使得開發人員要設計MS作為近攻戰專用、又或是設計更強力的武器。可惜兩者都非常的不切實際、因為在技術發展之下、MS的機動性和運動性都使得近接戰難以實行、而且在近接前更易受到光束盾難以抵擋的戰艦米加粒子炮攻擊、強力的武器則因為能量需求過大而難以裝備到MS上面。最後、VSBR被開發出來、它有(最少)兩種發射模式:

  1. 高貫穿力模式
  2. 高破壞力模式

第一種模式發射出一束較快的集束米加粒子來貫穿光束盾。但是對目標的傷害則因為其高貫穿能力而大幅度下降。第二種則是常用的光束步鎗、米加粒子有較低的速度、雖然貫穿力較低、但是光束內的能量卻因此會流在目標中然後米加粒子變回米諾夫斯基粒子、使得光束在目標中產生爆炸。

VSBR相對地還是較為昂貴的一種技術而難以大量生產。只有高價位的機體如F-90 V type, F-91, RXF-91和V2 強襲型裝備可以裝備。這當中只有F-91有少數的量產型機種。

唯一能夠防禦VSBR攻擊的方法是有著一個強大的I-Field保護機體。但是能夠裝備到MS上的小型I-Field產生器還是非常昂貴的裝備、在UC 0120~0150之間還沒可能被大量使用。

w:ja:ビームライフル (ガンダムシリーズ)#ヴェスバー

G.B.R.D.

Generative Beam Rifle Device

一種光束步鎗的特別變種、此種變種被裝備在RX-99 Neo Gundam上面。不過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確立。這種變種其實是在光束步鎗上面裝備有獨立的發電機、同時有著VSBR的功能。

w:ja:ビームライフル (ガンダムシリーズ)#G-B.R.D

米諾夫斯基推進裝置/光之翼 Minovsky Drive

米諾夫斯基技術的最新種類、在UC 0152年11月開始研發、而在0153年初完成研發。唯一有裝備這種裝置的V2 Gundam則在4月投入戰場。雖然研發速度非常快、但其實是因為之前在UC 0133年時的戰艦Mother Vanguard就已經裝備有類似的推進器、所以這只是小型化成功。

這個裝置放出大量的米諾夫斯基粒子來取得推進的反作用力。主要是先放出一個大範圍的光束薄膜(像光束盾一樣)然後那個力場裏面放出大量的米氏粒子以那個力場的能量向後噴射。雖然因為米諾夫斯基粒子靜止是有近乎零的質量、而使得這個裝置好像違反物理原則(牛頓第二定律)、但是實際上這個裝置的原理和光子推進裝置非常相似。

米諾夫斯基推進裝置是在宇宙世紀裏面最強力的推進器、可以令V2 Gundam達到20G (196.2 m/s2)的加速度、及使機體達到光速的80%。米諾夫斯基核融爐產生的米氏粒子使得此系統能夠自給自足。就計算、V2 Gundam的發電爐可以維持這種推進約14天。(因為以20G的加速度需要14天才能達到光速的80%)

而米諾夫斯基推進裝置的外觀有兩道巨大的電漿噴流在機體後面、常被稱為光之翼、長度各達1公里。因為推進裝置和光束盾一樣、因此光之翼有著和光束劍一樣的破壞能力 (但大了100倍)只是並沒有完全被I-Field所拘束。所以任何碰觸到光之翼的東西都會被破壞、而且亦難以用一般的光束盾和光束劍來防禦、因為光之翼並沒有被一個固定的I-Field所拘束、而是一直噴射出來的噴流、所以擋下小部分的電漿並不能防止其他噴流傷害到機體。



[ 此贴被巴哈姆の旧民在2007-11-21 14:42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10(jimmytong)

17

主题

566

存在感

461

活跃日
喵~离线 AIR.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1楼
发表于 2007/11/21 | 编辑
很详细``看了一半``看多了容易头晕的说```

185

主题

1123

存在感

344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男人S网 www.m5nn.com
 5 

家中的荣誉团员

2楼
发表于 2007/11/21 | 编辑
LZ把字体放大点吧,看不清楚呀~~~

1

主题

55

存在感

10

活跃日
 3 

SOS团新手

3楼
发表于 2007/11/21 | 编辑
百式好象也有哦

11

主题

45

存在感

23

活跃日
喵~离线 Elliot·Ky
 7 

SOS团四星级★★★★

4楼
发表于 2007/11/21 | 编辑
又是让人脑残的资料....太多了...跳过

52

主题

210

存在感

52

活跃日
 5 

SOS团二星级★★

5楼
发表于 2007/11/22 | 编辑
好详细阿 厉害 原来米氏粒子用途这么多

59

主题

139

存在感

43

活跃日
帅哥离线 千秋姬大爱 汞灯大爱
 5 

SOS团二星级★★

6楼
发表于 2007/11/22 | 编辑
.....好古老的资料....

230

主题

1269

存在感

260

活跃日
喵~离线 蕩、萌えより萌え
 6 

家中的荣誉团员

7楼
发表于 2007/11/22 | 编辑
这种贴是要顶的~
很好很强大~

214

主题

229

存在感

161

活跃日
帅哥离线 造船厂主任
 5 

SOS团二星级★★

8楼
发表于 2007/11/22 | 编辑
字过大!头照样晕

0

主题

43

存在感

0

活跃日
 2 

实习生

9楼
发表于 2007/11/22 | 编辑
很专业啊!长知识了.....很好很强大!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19950(s) query 8,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