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87|回复: 18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料]*弹知识基础帖!!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发帖: 1874
SOS币: 2108
注册: 2007-02-15
访问: 2012-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7 | 编辑

猜你喜欢: 汽水 骨骼, 火器堂


介于有人发帖询问,在此先补上一个基础帖。
没有对一些基础和专有名词做出解释是我的失误,在此先致歉了,希望大家支持


*弹是*在战斗中用来攻击或防御,致使目标直接遭受损害的弹药,也是各类武器中应用最广、消耗最多的一种弹药。
现代军用*弹主要用来杀伤有生目标,也可用来摧毁轻型装甲车辆、低空飞机、军事设施等目标。为了使部队所装备的各种*能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射击,就需要大量各种不同用途的*弹,所以*弹的生产和补给在战争中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弹的进步。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各种*仍然是其他武器难以替代的装备之一,*弹的作用也就不容忽视。

发展简史
*弹的发展是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前装滑膛*,使用的是球形弹丸,即弹头与*是分开携带并分别由*口装填的分装式*弹。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前装线膛*中试用了卵形弹,以提高射击精度和射程。17世纪,瑞典人发明了将弹头与*一起装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弹,从而简化了装填。1807年,英国人发明了以*为*的击发火帽。1849年,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米涅中空长圆柱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制造出金属弹壳,进一步改善了弹壳的闭气性能,提高了弹头初速。
1860-1870年,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中心发火式金属弹壳*弹,导致了*后膛装填方式的实现。1886年,法国陆军正式装备使用无烟*的勒伯尔8mm*弹,此后德国、瑞士及其他国家陆续开始装备类似口径新式*弹。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无烟*的采用,不仅为减小*弹口径、提高*弹性能奠定了基础,而且*弹普遍改为被甲式,即将铅心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19世纪末出现的后装*定装式*弹,仅就结构而言,主要是被甲式圆鼻弹头,即带弹头壳的弹头,如意大利的6.5mm卡尔卡诺*弹、德国的7mm毛瑟*弹、瑞士的7.5mm*弹等。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又出现了流线形弹头,从而改善了外弹道性能,增大了射程。
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大口径机*用*、*、爆*、穿甲*的发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苏等国为了简化弹种还研制成功威力和尺寸介于*弹和步(机)*弹之间的中间型*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口径机*弹口径逐渐统一,主要为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
20世纪下半叶,*及*弹开始小口径化。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美国T65式7.62mm*弹为标准*弹,实现了北约各国步(机)*弹药的通用化。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mm小口径*弹。1974年,苏联也正式定型列装了使用5.45mm*弹的班用*族。1980年10月,北约选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mm*弹为标准*弹。这种小口径*弹的好处是弹头轻、初速高、弹道低伸,一般速度能达900-1000m/s,它的研制成功和使用是*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近30年来,*弹的发展较为活跃。一些国家不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研制新型*弹,如双头(多头)弹、无壳弹、箭形弹、塑料弹壳埋头弹、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火箭*弹等,而且使*弹逐渐形成了多口径、多弹种的大家族。

性能特点
从*管内发射的弹药,统称*弹,又称*,一般由弹头、弹壳、*和*四大部分组成。*点燃*,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弹头飞出*口,以达到杀伤或破坏目标的目的。
据初步统计,*弹已发展到20多种,其中有普通弹、特种弹、辅助用弹,还有多种新型*弹,如无壳弹、箭形弹、齐射弹、液体弹等。按*种类的不同,*弹可分为*弹、步(机)*弹和大口径机*弹等;按口径分,通常称口径在6mm以下的为小口径*弹,在12mm以上的为大口径*弹;按战术用途不同,可分为战斗用*弹和辅助用*弹。战斗用*弹主要包括普通弹(普通弹又有轻弹和重弹之分)、*、*、曳光弹、爆*,还有穿甲*、燃烧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爆炸燃烧曳光弹等,辅助用*弹有空包弹、教练弹、强装药弹,另外还有信号弹以及防暴武器用各种霰弹、晕眩弹、*和橡胶弹。

现代军用*弹的主要特点是:
1.*弹均采用定装式,即弹头、*、弹壳和*四大部分固结为一体,这样装填动作简单,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
2.*弹通常是以其弹头之被甲(弹头壳)嵌入膛线获得旋转运动,而炮弹是由弹带嵌入膛线获得旋转运动。
3.*弹的杀伤或破坏作用主要靠弹头本身动能或内部装填物来实现。
4.*弹结构简单,易于大量生产,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5.*弹射程近,停止作用好,即弹头命中有生目标后使其尽快丧失战斗力的效果好。
6.小口径 *弹初速高、威力大。现代小口径步(机)*弹初速一般都在900m/s以上,且有较好的存速存能能力和侵彻性能。北约SS109式5.56mm*弹初速922m/s,采用钢/铅复合结构弹头,可在640m距离上击穿美国制式M1钢盔。前苏联5.45mm制式*弹,弹质量较小,弹头前部留有空腔,长径比为4.6,重心靠后,具有较大的杀伤威力。
7.步(机)*弹药通用化。目前,许多国家的*、*、轻机*和通用机*的*弹已通用,以满足多种作战环境下的战斗需求。前苏联的АК-74系列中的АК-74式突击*,АКСу-74式*和РПК-74式轻机*都使用制式5.45mm*弹;奥地利的AUG*族中的*、*、*和轻机*均发射M193式*弹或SS109式*弹。
8.大口径机*弹以穿甲为主,且功能多。如美国的12.7mm多用途机*弹用烟火剂取代了原有复杂的机械引信,击穿目标后产生爆炸破片和冲击波效应且伴有燃烧作用;12.7mm反轻装甲脱壳*采用钨合金材料,初速1220m/s,可穿透500m距离上垂直放置的25mm厚钢板。

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列装的*弹种类繁多。*弹的主要口径有7.62mm和9mm,以9mm最为普遍,还有5.45mm、7.63mm、7.65mm、0.357英寸、0.38英寸、0.44英寸、10mm和11.43mm等。*弹中,除使用广泛的7.62mm口径外,5.56mm和5.45mm是当今两种重要的制式弹口径,北约和亚洲一些国家多采用5.56mm口径,前华约国家则采用5.45mm口径。大口径机*弹主要是12.7mm和14.5mm两个口径,北约各国多为12.7mm,前华约国家却是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并存。
美国现装备的主要是帕拉贝鲁姆9mm*弹、柯尔特11.43mm*弹、M193式5.56mm*弹、M855式5.56mm*弹、SS109式5.56mm*弹、7.62mm北约*弹、勃朗宁12.7mm机*弹,此外尚有M1式0.30英寸*弹、温彻期特马格努姆0.30英寸*弹。美国警察部队还装备了0.38英寸特种*弹、史密斯-韦森0.40英寸*弹和马格努姆0.44英寸*弹。
俄罗斯现装备有托卡列夫7.62mm*弹、5.45mm*弹(仅配用于ПСМ*)、马卡洛夫9mm*弹、M1943式7.62mm*弹、莫辛-纳甘7.62mm步(机)*弹、5.45mm*弹、12.7mm和14.5mm机*弹。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瑞典、奥地利、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主要列装帕拉贝鲁姆9mm*弹、SS109式5.56mm*弹和7.62mm北约*弹以及勃朗宁12.7mm机*弹。除此之外,法国自行研制的甚高速、大威力THV*弹和PPI7.62mm机*弹已开始服役;英国还装备了M1式0.30英寸*弹、马格努姆0.357英寸*弹等;以色列还有M193式5.56mm*弹和前苏联的M1943式7.62mm*弹;新加坡装备了12.7mm反轻装甲脱壳*。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均列装了前苏联制式5.45mm*弹。
韩国和日本装备的*弹有SS109式5.56mm*弹、7.62mm北约*弹、M1式7.62mm*弹和勃朗宁12.7mm机*弹。

发展趋势
*弹是*威力的最终体现,因为*弹的性能除直接影响武器的威力外,*弹的结构尺寸及膛压大小对武器结构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弹的发展趋势是,减小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改进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对软硬目标的效果。
1.完善现装备*弹的性能
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结构的*仍将是各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因此,改善现有*弹的性能已成为目前许多国家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采取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密实装药技术,在不改变药室体积和武器膛压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装药量、提高*弹初速;采用钨合金等高密度材料弹头提高*弹的侵彻能力;采用易碎弹体结构,使大口径机*弹具备穿甲、爆炸、燃烧和杀伤等多种功能。
2.研究全新结构*弹
双头(多头)弹或集束箭形弹、无壳弹和塑料弹壳埋头弹,这些非常规*弹仍具有发展潜力,可能成为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又一途径。俄罗斯的12.7×108mm双弹头穿甲燃烧曳光弹和穿甲*,初速750m/s,能穿透100m距离上的5mm厚钢板。奥地利VEC91式5.56×26mm UCC无壳弹,5.68mm直径的弹头埋入硝化纤维*柱内,初速可达1006m/s。
3.发展新口径*弹
*弹的口径的优劣是以武器系统的终点效能、射程和便携性来综合评价的。根据轻武器的作战使命,今后仍会有新口径*弹出现,例如比利时研制成功的配用于P90个人自卫武器的SS190式5.7×28mm*弹,俄罗斯研制的6mm*弹。
4.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可能是*弹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美国在5.56mm和7.62mm*弹弹头上涂覆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以增强*弹对装甲目标的侵彻能力。俄罗斯新研制的7.62mm*,其消声作用不是通过常见的消声器,而是凭借发射具有消声功能的特殊*弹实现的。
*台顶出即可。盛行于美国,易于复装弹药。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口径 Calibre:*、炮管的内径,定义是可以塞入时正好贴紧阳膛壁的假想圆筒的直径。一般是测量两个相对的阳膛壁间的距离来断定,也就是膛径。口径通常以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20毫米以上的称炮。弹头最大直径都大于对应的口径。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 Cartridge:步机*或*所使用的弹药,通常包含弹头(bullet)、弹壳(case)、装药(charge)、*(primer)四部分。散弹*的弹药叫霰弹(shell)。

下面是一些弹头的结构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AP - Armor Piercing(*)
1 - metal jacket(金属被甲)
2 - lead(铅套)
3 - hardened steel core(硬钢芯)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FMJ - 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属被甲弹)
1 - metal jacket(金属被甲)
2 - lead core(铅芯)
主要的弹头类型,国际法承认唯一可用于战争的弹头类型!!!!实际情况是,现在所有制式小口径*弹的弹头都使用AP结构,以对付单兵防弹护具。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JSP - Jacketed Soft Point(半被甲软尖弹)
1 - metal jacket(金属被甲)
2 - lead core(铅芯)
JSP是一种半被甲弹头,在弹鼻处露出铅芯。击中目标后,铅芯变形积压被甲,产生蘑菇形“开花”的效果,比FMJ有更大的停止作用。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JHP - Jacketed Hollow Point(被甲空尖弹)
1 - metal jacketd(金属被甲)
2 - lead(铅芯)
3 - expansive hole(扩张孔)
JHP也是一种半被甲弹头,扩张孔可以使铅芯更快的扩张成蘑菇形。在一些*上可能会引起塞膛。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Hydrashock - commercial JHP bullet with central rod to achieve better expansion on impact
1 - metal jacket(金属被甲)
2 - lead(铅套)
3 - expansive hole(扩张孔)
4 - steel core(钢芯)
一种商业型JHP。在弹头着靶时,钢芯的挤压作用利于铅芯更快的扩张成蘑菇形。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Lead WadCutter - Target bullet
铅制冲孔型弹丸,一种用来射击训练的靶弹。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Lead SemiWadCutter - Target bullet
铅制半冲孔型弹丸,类似于冲孔型弹丸,外弹道参数更好,也是一种用来射击训练的靶弹。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Lead RoundNose
铅制圆鼻型弹丸,最简单的铅芯弹头结构。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GLASER SAFETY SLUG
1 - metal tip(金属顶芯)
2 - metal jacket(金属被甲)
3 - shot load(细粒铅丸)
可以理解为用半被甲和金属顶芯包裹起来的霰弹。典型的 .38SP 弹,填充30粒6号铅丸或者200粒12号铅丸。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SJ ESC - Semi-Jacketed Exposed Steel Core(半被甲露钢芯)
一种使用硬化钢芯的轻型*,在弹鼻处露出钢芯。老毛子的 9x18mm Makarov PBM 和 9x21mm SP-10 两种*弹采用这种机构的弹头。从马卡洛夫*发射,在30米距离可以击穿标准军用防弹衣。*弹使用强装药时,弹头终点效应更强。

*的结构(转摘至《火器堂》)

Berdan Primer 伯丹式*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Hiram Berdan 美国人,发明伯丹式*。*砧座、双引火孔与弹壳一体成形。 如要重复使用弹壳,必须将*砧座和*台一同钻出。主要流行于欧洲国家,在军用*弹上广泛使用。


Boxer Primer 博克塞式*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Edward Boxer 英国人,发明博克塞式*。V型砧板嵌在*台上方。如要重复使用弹壳,只要将*台顶出即可。盛行于美国,易于复装弹药。


终点弹道学
  终点弹道学是研究弹丸或战斗部在目标区域的运动规律、对目标的作用机理及威力效应的弹道学分支学科。它涉及连续介质力学、爆炸动力学、冲击动力学、弹塑性理论等学科领域,各种目标的毁伤标准也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畴。终点弹道学的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弹药威力设计,并为目标的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弹丸或战斗部可以通过机械、热、化学、生物、核等效应毁伤目标。爆炸与冲击是最基本的作用方式。普通*爆炸后,在炸点形成高温、高压和急剧膨胀的爆轰产物,可以直接毁伤目标,也可将能量赋予如空气介质、破片、金属流等中间载体,通过中间载体的冲击或侵彻等作用毁伤目标。某些动能弹丸则利用高速撞击的动能直接击毁目标。
  空气、水等连续介质在受到爆轰产物的猛烈冲击后,产生高速传播的冲击波。冲击波的强度(超压)决定于*种类、介质的密度和可压缩性,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弱。处于介质内的不同目标,在具有一定超压(或比冲量)的冲击波作用下被毁伤。在水中,爆轰产物还产生气泡,气泡的胀缩脉动所形成的压力波也将对目标起附加的破坏作用。
  在抗拉强度较低的颗粒性土壤中,冲击波(或压力波)使土壤受到强烈挤压,发生径向运动。近距离内的土壤颗粒被压碎构成压碎区;较远距离处的土壤则仅开裂构成破裂区。当压力波传播到土壤表面时,将产生反射拉伸波,促使表层土壤破坏。当炸点距地面较近时,炸点上部的土壤被抛出形成弹坑。通常用压碎区的半径或弹坑容积衡量爆炸体在土壤中的爆破效应。它与*的性能、重量、土壤的特性及爆炸的深度、角度等有关。
  弹丸壳体在爆轰产物的作用下急剧膨胀并破裂成大小不均的破片,以约1000~2000米/秒的速度向四周飞散,构成破片场。密集的高速破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毁伤不同强度的目标。毁伤效果决定于目标的状况和破片的形状、大小、速度、数量及其在破片场内的分布。而破片的这些因素,则与群体的形状、结构、材料及其加工处理、*的性能及重量、起爆方式、弹丸落角等多种因素有关。*弹弹头对目标的作用情况与破片相同。
  破片对人体的致伤机理主要是侵彻作用和空腔效应。对于骨骼等坚固组织,可直接侵彻出永久性原发贯通伤道或盲管伤道,甚至使它碎裂。对于软组织,由于侵彻压力波的作用,原发伤道将急剧扩张形成暂时空腔,并使空腔剧烈地反复胀缩运动。这不仅会严重损伤肌肉、血管和神经,还可折断未直接命中的骨骼。对于颅脑、肝脏等稠粘性组织,高速破片产生的压力波可引起器官的广泛损伤,甚至粉碎。创伤程度取决于破片在目标内释放能量的快慢和大小。
  有关破片击中人体后的运动规律及其致伤效应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创伤弹道学。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指*药威力设计,还有助于战地创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是利用成型爆炸装药的聚能效应,及闭合金属药型罩形成的高速金属射流,穿透装甲目标。*从底部起爆时,爆轰波从罩顶沿罩面扫过,被扫过的罩微元顺次以很高的变形速度向中心压垮并在轴线处闭合。罩内层金属被挤成金属流,外层金属则形成“杵体”。整个金属流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即头部速度高达8000米/秒以上,尾部速度低。金属流在运动中不断被拉长,最后产生缩颈并断裂成小段,成为不连续射流,当金属流碰击装甲时,在碰击点处可产生十万兆帕以上的局部压力,使装甲材料呈流体性态。在侵彻过程中射流不断消耗,后续射流速度越来越低,碰击点压力下降,破甲能力迅速减少直至终止。
  *性能和重量、装药结构、起爆方式、药型罩材料及其几何尺寸等对金属流的形成和侵彻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影响射流在运动中的拉长程度和断裂、失稳现象的出现。
  在破甲理论方面,通常按简单的定常或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模型处理,亦有考虑可压缩性或装甲板强度效应的分析模型。对于大锥角或盘形药型罩,爆炸后将被挤成一个速度梯度很小的“杵体弹”,或翻转成一个整体的高速弹丸,均称为“自锻弹丸”。它与金属流不同,在飞行中无拉长、缩颈、断裂现象,其空气动力特性亦较稳定。
  动能*通常以500~1800米/秒的速度撞击装甲,可以发生击穿、嵌入或跳飞等运动形式。装甲板的贯穿可以呈现冲塞型、花瓣型、破碎型、延性扩孔型或崩落型等破坏形式。弹丸本身可保持完整、有限塑性变形或完全破坏。所有这些决定于撞击的速度与倾角、弹丸和装甲材料的性能、装甲厚度及弹头形状与结构等因素。
  通常采用简单的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极限穿透速度、剩余速度等。针对不同的穿甲条件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如对薄板装甲有能量及动量等分析模型;对中厚装甲则根据经验对阻力、装甲破坏形式等作出某些简化假定进行分析。
  弹丸贴于装甲表面爆炸时,在装甲板内产生一个强冲击波,并在传至甲板背面时发生反射,形成拉伸应力波。当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极限时,即在该处发生层裂或崩落出碟形碎块。碎块可直接毁伤装甲背后的人员、设备。入射波强度足够高时,将在层裂后的自由面上连续反射,发生多层层裂。
  终点弹道学的兴起可以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以前,早期的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和理论基础,主要采用实弹射击的方式得出各种关于弹丸侵彻、爆破,杀伤的经验公式及数据。20世纪4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后期,随着弹塑性力学特别是塑性动力学、爆炸动力学的期,随着弹塑性力学特别是塑性动力学、爆炸动力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终点弹道学的理论分析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测试手段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大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终点弹道学的研究,从长期依靠实弹射击进入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实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阶段。它促使许多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朝着纵深的领域进展。

*是如何“诞生”的?
  弹壳从钢筋开始:见过包水饺中的切剂子吧,坚硬的钢和柔软的面其实是一回事儿
  在军工厂生产*的车间,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一台切割机正“咣当咣当”地“咬”着一根钢筋,就像包水饺中的切剂子一样,嘴里不断地吐出一个个标准的“面团”。说它标准,是因为这一个个“面团”直接关系到弹壳的重量,所以每个“面团”的误差只有100~200毫克。
  接下来“面团”被挤压成酒杯状,再经过拉长,一枚弹壳便像模像样了。不过,这时的弹壳还是毛胚,还要经过刨光、涂漆等工序,一枚光亮、滑润的弹壳便魔术般地诞生了。
  在生产车间,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最后综合检测时,仅*径面就有9个尺寸,哪一项不合格就要被淘汰。制造*是一项精密技术,为了杜绝使用中的意外发生,在制造时就要精益求精。
  *如同蜂窝煤:为了充分、快速地燃烧,每颗小小的*上竟有7个小孔。
  *的动力来自于弹壳内的*。*是一个个如米粒大小的圆柱体,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就跟蜂窝煤一样,其横截面上有许多小孔。据专家介绍,他们现在使用的*上面有7个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为4微米,当然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之所以将*制成这种形状,就是为了使*在单位时间内充分、全面、快速地燃烧。由于*是易燃易爆品,灌装车间内不但严禁烟火,连手机都不能拨。
  相对来说,弹丸的制作要稍微容易,钢心外面是铅套,再外面是被甲,但是这3样压制在一起其重量和尺寸精度要求很高,重量也是精确计算出来的,差之毫厘都不行,这关系到弹道、距离直至射击精度。
  *的数字概念:制造一发*需要100多道工序,可以保存20年。
  在*的总装线上,弹丸、弹壳和*进行最后的结合,就跟汽水灌装一样,自动化程度很高。望着长长的流水生产线,谁能想到,一发小小的*完成制造竟需100多道工序,与手表内纽扣电池一般大小的*就需30多道工序。
  另外,总装线上的*是不能用手摸的,所有工人一律戴手套。据介绍,*的保存期为15~20年,为了防止“污染”,严禁用手触摸。

下面是《哈尔滨市志 军事工业》提供的一些*弹生产情况。
一、53式*弹
  53式*弹是六七一厂对一二一厂7.63毫米*弹加以改进研制而成的。当时根据苏联图纸
资料,统一改为7.62毫米口径,由弹头、弹壳、*、*等部分组成。53式*弹用于
*、*。53式*弹用于*、轻机*。*弹全长77毫米,全重21.7-23.2克。弹
丸长31.78-32.3毫米,弹丸重9.45-9.75克。根据弹丸的材料和用途,可分为普通*弹、曳
光弹、*、破甲弹、空包弹、教练弹等。各种*弹的弹壳、*、*基本相同。发
射药牌号为3/1樟,每发装药量3克,*型号为伯丹式通用*。53式*弹平均初速为
820-835米/秒。最大膛压约等于3000千克/平方厘米。200米距离射击精度为R50±6.4厘米。
  *弹生产的原材料,50年代初期是铜壳、铜弹头、铅心,生产成本较高。为降低*弹成
本,六七一厂工程技术人员在缺少技术资料和设备的情况下,经过3个月研究试验,于1955
年6月试制出复铜钢板,用于*弹生产,为国家节约了铜料。1955-1975年,以实际生产的*
弹计算,共为国家节约黄铜7万多吨。这项技术并在全国*弹厂推广。1955年10月又试制成
功复铜钢壳钢心弹头,代替铜壳铅心弹头,节约了铅料,并改善作业环境,避免铅中毒。*
弹*原有两种规格,生产工艺复杂,而且质量也不好掌握。1967年工程师丁国良、张丁设
计出通用*,简化了工艺,解决了经常出现的下限发火、*击穿等问题,并将这一工艺
推广到全国,统一了*弹*制造工艺。*弹弹丸钢心原设计尾部锥度较大,工时、材料消
耗较多。1969年设计人员取消了弹丸钢心尾部锥度,使钢心生产省工、省料,精度提高。53
式曳光弹弹丸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1973年设计人员将曳光弹弹丸长度由38.4毫米改
为34.9毫米,经试验,膛压和初速稳定,并解决了弹头易破裂的问题。1983年工程师李淑美
改进曳光弹弹头接触面,使弹头摩擦力减少,防止内涂口掉漆,保证了密封质量。
  制造*弹的机械设备也进行了改进。50年代初期,*弹生产设备采用天轴吊挂传动,一
台电动机带动多台机床,生产效率低,又不安全。后改为单机作业,每台机床都能独立运转,
机器转速由每分钟50多转提高到100多转,由原来的单冲改进为二冲、三冲、五冲、七冲,
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弹壳下料工艺原是单冲,因复铜钢边料宽,不好掌握,后改为六冲下料,
效率提高5倍多,质量也较好。退火炉在50年代采用煤加热,60年代采用电阻炉加热,70年
代采用工频炉、高频炉加热,生产效率逐步提高。1971年实现弹壳冲孔、断料自动控制,保
证了产品质量。1978年工程师李钦贤等人对1.37毫米复铜钢板进行工艺改进,由原来三次轧
成改为一次轧成,年节约费用9万多元。1979年张铁成等人将53式弹头盂子落圆减小,每年
节约费用50多万元。
  由于不断改进设备和工艺,*弹质量也不断提高。1986年,53式*弹获兵器工业部科技
进步二等奖。1987年工厂生产的*口微光曳光弹通过部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56式*弹
  56式*弹的全称是1956年式7.62毫米*弹。它在结构上与53式*弹相似。其优点是弹身
短,装药少,射击精度好。56式*弹全长55-56毫米,全弹重15.9-16.9克。弹丸长26.28-
26.80毫米,弹丸重7.75-7.92克。*牌号为2/1樟,*重量1.6克。伯丹式通用*。
  56式*弹用于自动*、半自动*,平均初速710-725米/秒。最大膛压2800千克/平
方厘米。200米距离射击精度为R60±6.4厘米。六七一厂从1960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在
生产中不断改进工艺技术。1961年设计人员将弹头制造中的引长、冲尖等5道工序合并到一
台组合机床上加工,取消了6道辅助工序,实现"十一合一生产"。弹丸的钢心由下料、冲型、
冲铅套、冲钢心4道工序合并到一台机床上加工,取消6道工序,实现钢心生产"十合一"。全
弹头生产由47道工序简化为15道工序。全弹壳生产由原来的41道工序简化为20道工序。*弹
装配由原来的21道工序简化为7道工序。以上工艺改进,节约了设备、工时、场地,提高了
质量和效率。
  在实现多机合一的基础上,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六七一厂组建了*弹生产联动线。技
术人员根据生产工序和设备特点,将铁盒辊口、密封检查、堵气孔、铁盒装木箱等5道工序
组成一条*弹包装生产线。将制造*中的锡皮下料、*压药、预压、络压4道工序联成
一条*装药生产线,1964年又将曳光管一、二、三次压药组成联动线,实现了联动化生产。
  弹头、弹壳和成品弹的检选,50年代全由女工用手工检查,劳动强度很大,质量也无保
证。为了避免产品受人的呵气、汗气及灰尘污染而锈蚀,检选女工不论冬夏,均戴工作帽、
口罩、手套工作,工作台四周围上白布幔帐,闷得透不过气来。由工段长吹哨统一换班,半
个小时一换班,还经常累得臂酸腕痛,头晕眼花。1964年7月罗瑞卿大将到厂参观,建议改
善工作条件。技术组长聂文虎对此很着急但一时想不出改进措施。8月聂文虎到三二一厂参
观,偶然看到一台破机床上露出一根丝杠,他用手转动丝杠一端,连在丝杠上的工件便平稳
地向前移动。这一现象使他心中豁然开朗,回厂后设计成功弹丸外观检选机。通过丝杠转动,
弹丸在丝杠螺旋槽内均匀滚动前进,女工们只须坐在工作台前,便可通过反射镜,逐个检查
出弹丸疵病,无须再用手一把一把地抓起来检查。女工们还编了顺口溜称赞这一改进:"外
观机,一排排,好像梳妆台,质量有保证,干活轻又快。"这一革新后来又经工人技师崔连
奎等人改进,由单丝杠传动改为双丝杠传动,效率提高一倍。在此基础上,又相继研制出弹
壳外观机和成品外观机,全厂实现了*弹外观检查机械化。
  检查*弹穿火孔,50年代也是手工作业。工人抓起一把弹壳,用眼睛一个一个看穿火孔
是否冲透。1964年电气技师沈忠信等人研制成功光电检孔机,只要产品通过机床检孔仪,不
合格品就被自动挑选出来。1968年在援外生产中,工程师刘道雄等人又将光电检孔机和外观
机两道工序合一,节省了工时。在此期间,复铜钢板及弹头、弹壳生产中的退火、酸洗、碱
洗等脏累工序也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将56式*弹弹壳由复铜钢板冲制改为钢棒冷挤压,材
料利用率达到95%以上,降低了产品成本。
  六七一厂广大职工在生产中,充分发挥了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大搞技术革新,从
原材料复铜钢板生产到弹头弹壳加工,从*弹装配到包装工艺,都有显著改进。*弹生产由
原来的145道工序减少到62道工序;日产量由1963年的30万发提高到1965年的120万发。每发
*弹生产成本由1963年的0.136元降到1966年的0.0689元。
  除53式和56式两种*弹外,六七一厂还在1966年研制了M14*弹,1989年研制了7.62口
径橡皮头*弹,用于特殊防卫。

*弹1953—1990年产量表
单位:万发
产 品 名 称 53式*弹   56式*弹   M14*弹(7.62×51mm NATO)
生 产 年 限 1953—1990 1960—1990 1966—1990
累 计 产 量 254551     287237     18730

以上内容转字afs论坛!!


[ 此贴被lssosman在2008-01-27 21:49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人品:1(ljalxc01)

208

主题

2017

存在感

56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强无敌
 11 

家中的荣誉团员

1楼
发表于 2008/01/27 | 编辑
..........

这个 好强 啊

40

主题

137

存在感

11

活跃日
 5 

SOS团二星级★★

2楼
发表于 2008/01/27 | 编辑
复制了!最喜欢军事类的了

8

主题

67

存在感

15

活跃日
 3 

SOS团新手

3楼
发表于 2008/01/27 | 编辑
很好很强大的说~~~强烈支持技术贴

0

主题

59

存在感

7

活跃日
 3 

SOS团新手

4楼
发表于 2008/01/27 | 编辑
果然好专业了..又要慢慢消化了

2

主题

34

存在感

21

活跃日
 2 

实习生

5楼
发表于 2008/01/28 | 编辑
楼主辛苦了,顶一个!

1

主题

232

存在感

36

活跃日
喵~离线 あんたバカァ?
 5 

SOS团二星级★★

6楼
发表于 2008/01/28 | 编辑
把楼主 的 这个帖子 看完 对人是种煎熬

不过咱还是熬 过来了``

0

主题

31

存在感

4

活跃日
 1 

参观生

7楼
发表于 2008/02/13 | 编辑
lz 對軍事很專業!!

4

主题

70

存在感

7

活跃日
 3 

SOS团新手

8楼
发表于 2008/02/13 | 编辑
楼主粘的辛苦哈,看字就晕的路过...

186

主题

187

存在感

80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电骡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 

SOS团二星级★★

9楼
发表于 2008/02/14 | 编辑
长知识了,不过文字太多看了眼花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18256(s) query 8,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