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667|回复: 55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料】第一季的部分武器!!(1)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发帖: 1874
SOS币: 2108
注册: 2007-02-15
访问: 2012-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描述:SIGP226,ܻѡǹ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pp-90۵ǹôʵá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T-72̹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BTR-80APC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猜你喜欢: 淡岛世理, 淡岛世理同人, 淡岛世理 同人


1.PP-90折叠式*
Cal.  9×18mm PM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P-90(俄文ПП-90)是对阿雷斯FMG*一个不成功的仿制品,阿雷斯FMG(Folding Machine Gun)是美国阿雷斯防务公司(Ares Defense company)在1980年代中期生产的一种折叠式*,PP-90是KBP设计局在1990年代初期以阿雷斯FMG为蓝本进行设计的,设计目的与阿雷斯FMG一样,都是为了让特工人员在一些场合下能够隐蔽地携带一种火力比*强大的自动武器,因此折叠起来相当紧凑,粗看起来像个金属盒子。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3-4秒就能把*展开并进入射击准备状态。

阿雷斯FMG的设计并不太成功,至少作为一件新奇的武器却没什么人买就能看得出来,而PP-90也是一样。这种设计并不可靠,而且用起来也不舒服,唯一的优点只是便于伪装携带。刚开始时俄罗斯一些警察和安全部队装备了这种*,但糟糕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极差的操作性能,使这种*现在只能存放在武器库的角落里铺满灰尘了,后来有一种改进型叫PP-90M,但也没有改变其悲惨命运。

PP-90完全是由钢板冲压而成,折叠的位置是在*膛尾端。PP-90是自由式*机工作原理,盒形弹匣供弹,弹匣插在不舒服的直形握把内,没有快慢机,只能进行全自动射击。当*处于折叠状态时,外形尺寸为270×90×23mm。要射击时,先压下一个盒式活动连接销,松开两个铰接机构,就能展开武器。瞄准装置是折叠式的准星和照门。

全*长(展开) 490 mm
空*重 1.83 kg
射速 600 - 800 RPM
初速 320 m/s
弹匣容量 30 rds
有效射程 50 m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2.SIG Sauer P226
口径: 9x19mm / .357SIG / .40 S&W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226是一种单/双动击发的半自动*,最初只有的9×19mm口径型,从1996年开始推出了新的.40 S&W和.357 SIG口径的型号。

P226原本是为1980年代初期参与美国JSSAP办公室主持的XM9*竞争计划而设计的,竞争的优胜者会成为美军新的制式辅助武器。在那次竞争中意大利**取胜,除了**外,只有SIG-SAUER P226被评为“技术上可接受”。这样的评语是因为当时测试的标准非常严格,结果没有一把*能够通过所有的测试,所以最好的两种也只能评为“技术上可接受”。*取胜的原因是价格上的优势(据说P226性能表现最好),而此后几年P226很不走运,几次参加西方军队的武器招标,每次都是名列前茅,但每次总有**跟它一起,而且**总是凭借更为便宜的价格把SIG-SAUER*挤出合同之外,从美国到欧洲,SIG-SAUER P266 给伯莱达*当了一路伴娘。

然而尽管P226因为价格问题落败于**,但表现最好的P226却因此而受到执法机构和特种作战单位的青睐。在美国,像ATF、FBI、DEA、财政与犯罪研究局(IRS/CID)、能源部等联邦机构,还有多个州或地区性警察局的普通警员或特警队也采用了P226*。而许多特种部队也喜欢使用这种优异的辅助武器,包括英国的第22团SAS,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至2004年,P226系列中各种型号总共生产了近600,000把。

SIG-SAUER P226的第一个原型在1980年生产,早期的原型实际上只是相当于把P220*改为双排弹匣供弹,讽刺的是,据说其中一把原型*是直接采用*92的双排弹匣。然后,由于SIG-SAUER在美国并没有进口商,因此他们选择了缅因州的萨科防务公司(Saco Defense, Inc.,是M60通用机*的生产商)作为P226的商务标代理商,由萨科公司提供*去参加XM9的测试。

这批样*每把都用一块用印着“SACO DEFENSE, INC.”和“XM9/226”金色字的红色*布包着,每把*附带着两个弹匣,包在一起提供给JSSAP。当时提交的样*与后来的生产型在设计上有所不同,例如套筒座导轨的形状——从U100001(*号)到U150000左右的*上,底把的套筒座导轨上都有扇形凹陷,而在U150000之后的导轨都改为全直的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在XM9试验期间发生有套筒座导轨断裂的情况,凹陷的作用是容留泥沙(提高野外使用的可靠性),但在凹陷处则应力集中。在重新设计过这个扇形凹陷后仍然出现裂痕现象,所以在U150000后再一次重新设计套筒座导轨的结构,改成向简单的全直形。

XM9竞争试验结束后,这批样*当中有一些*由于在试验中出现底把开裂而报废,至少有三把*在不同的测试阶段被毁坏。在竞争结束后,所有的样*都被送回萨科公司,当中大多数到了一些萨科公司的职员手上,也有一些被送回德国进行评测,据说有几把被卖掉了。如果有幸找到一把可不要扔掉,那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原型*。

对于靶*射手来说有许多理由说明P226也许是P220系列*中最好的一种,相之前的P220和P225相比,P226主要的卖点在于增大了弹匣容量,标准的P226弹匣容量为15发弹,另外还有20发的大容量弹匣。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在上图中为P226的9mm型弹匣,上面是20发镀铬弹匣,下面是15发弹匣,这些弹匣有可选择的橡胶底板。.40 S&W和.357 SIG的弹匣是Mec-Gar为SAUER生产的,容量均为12发,不过在美国新推出市场的各型P226弹匣为附合1994年的禁令,均为Mec-Gar生产的10发弹匣。P226的弹匣卡笋设计非常好,只要你的拇指够长,就可以不改变握*的手势就能直接用拇指操作弹匣解脱扣。如果你是左撇子,这个该弹匣卡笋也可以反过来安装使用。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226板机的设计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基本上与P220相同,是XM9试验*上所使用的*,生产型的P226多年来都使用底部内凹形的板机,大概在1993年换成一种底部平滑形的板机(如上图),另外还有一种“短”板机,缩短了板机到虎口的距离,其外形也比较薄,适合手掌较小的射手。
P226的射击精度很高,因此深受靶*射手的欢迎,除了优质的*管工艺和平滑的*扣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闭锁块的设计——P226的开锁引导面比P220上的稍长,这使得P226开锁时*管偏移的时间会比P220稍迟一点点,因此P226的射击精度更高。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P226的闭锁块设计有一个缺点,就是闭锁块经长期磨损后,*管就会轻微上翘。
在P226的*口下面有一个产品检验标记,标记的最后两位字母代表年份,如上图中的为“KH”——“K”代表“9”,而“H”代表“7”,指这把P226是在1997年检验出厂的。当然这是从英文资料翻译来的,我不懂德文。在美国一些地方保护色彩的进口*支限制法规生效后(当地*生产商与政客联手),因此SAUER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开始向美国运送未经装配的*零件,在美国进行装配和检验后才在美国销售。在美国销售的*通常没有德国生产的检验标记,在美国的SIG Arms公司在进行检验测试后,会在*管上印一个内有“P”字标记的圆环。
P226的套筒原本是采用碳钢材料,和P220一样采用冲压和焊接的工艺。但在1996年开始使用不锈钢机加工艺制造套筒,新的套筒比较坚固,但也比过去的套筒变重了。设计新套筒是因为P226推出了.40 S&W和.357 SIG的改型,机加的套筒也是为了能承受两种新口径的较大的压力,此外增加套筒的重量可以降低后坐速度。但P226并不是P220系列中理想的.40或.357型号,SIG公司推出这种型号是因为德克萨斯州的公共安全部门需要有这样口径的P226*,但同样口径及弹匣容量的型号还有比较短(但比较宽)的SIG-SAUER P229,而P229就是专门设计用来打.40和.357口径的,因此在发射这两种*弹时无论精度表现还是射击感觉都比P226好。
早期的*簧如图所示,是一根连接*拉杆和弹匣卡笋背板的钢丝,这根*簧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你扣板机时它会紧贴在底把上磨擦,往复运动的*簧甚至在弹匣卡笋的背板上磨出一道沟来;第二个问题是,这根*簧比较容易折断。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Sauer公司大概在1993年左右给P226更换了更坚硬的金属材料作为*簧,但却导致磨损底把的情况变得更严重。
最后,在1998年SAUER公司重新设计了*簧的形状,就是上图中的样子。新的设计再也不会折断,也不会迅速磨损底把了,但却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原来的旧形握把也装不上去了。于是SAUER公司重新设计了新的握把。就是下图中的那种: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新握把的操作性能极佳,事实上这种握把比起U150000之前的握把要好得多,尽管两者的外形看起来好像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在1996年Sauer又生产了下图中的这种握把。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1996年后生产的新握把外形与P228的握把相似
但是这种P226新握把的防滑纹却没有P228上的那样深,表面太光滑,不能牢固地握紧*。这种问题在打.40和.357弹时尤为突出,而且由于旧形握把不能与新的板机簧匹配,因此不能通过更换握把来解决问题。最后似乎终于有人了解到他们的错误,两年后Sauer重新设计了新的握把,加深了防滑纹的凹凸感,才算解决了问题。对这个问题,据说握把生产商Nill一直在抱怨,由于Sauer经常改变*的设计,使他们不得不经常重新设计握把。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全*长 196 mm 15发容量与20发容量的9mm弹匣
全*高 139 mm
全*宽 37 mm
*管长 112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250mm
瞄准基线长 160 mm
空*重 865 g
初速 350 m/s
*力 双动12磅 / 单动 4.5磅
弹匣容量 15 rds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早期的P226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使用P226的英国SAS,腿侧*套内的P226使用了20发长弹匣。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美国海军陆战队RRS快速反应特遗队(Rapid Response Detachment)的队员,腿侧*套内的是Mk24。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3.苏联T-72主战坦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国别 苏联
名称 T-72主战坦克
T-72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研制单位 苏联
SU
生产单位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印度
SU、CS、PL、YU、IN
现状 苏联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苏联(8500辆)、阿尔及利亚(100辆)、安哥拉、保加利亚(150辆)、古巴、捷克斯洛伐克(400辆,本国制造)、埃塞俄比亚(40辆)、芬兰(50辆)、民主德国(300辆)、印度(350辆,本国制造)、匈牙利(200辆)、伊拉克(500辆)、利比亚(160辆)、波兰(400辆)、罗马尼亚(30辆)、叙利亚(1100辆)、南斯拉夫(200辆,本国制造)
概述
苏联在1961年开始生产T-62主战坦克,以后研制了T-64主战坦克,由于后者存在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未能大量生产。为了保持坦克技术的优势,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
该坦克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从1979年起,还装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罗马尼亚等华约国部队,同时向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等国出口。
该坦克于1977年10月第一次向法国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公开展出,接着又在同年11月的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公诸于众。
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mm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155和203mm火炮发射的改进型常规炮弹以及美制集束*的反坦克*击毁了多辆。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内分为前前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
驾驶椅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驾驶员有1个位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可从车内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观察。
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V”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型号为ФГ-125。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存放可防弹的燃油箱。车体前下甲板上装有推土铲,平时有防护作用。
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各200L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口盖。车长指挥塔采取双层活动座圈结构,可相对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转。
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
整个战斗部分连同车体顶甲板前倾1°30′,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时的俯角,可达-6°,而且火炮转向后方时俯角自动抬高3°,避免与后部突起部相碰。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4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长是口径的48倍,由身管、炮尾、摇架、驻退机、复进机、热护套和抽烟装置等部件组成。
火炮相对于炮塔的俯仰角为-4.5°~+14.5°,由于炮塔座圈向前倾斜1.5°,所以,火炮向前时实际俯仰角为-6°~+13°,火炮向后时实际俯仰角为-3°~+16°。
热护套用轻合金薄板制成,共4节,抽气装置在炮管中段偏向炮口位置。
  2.弹药
125mm滑膛炮可以发射3种分装式炮弹:БР11式或БМ12式尾翼稳定脱壳*、ЗБК14М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和ОФ19式尾翼稳定*。*最大有效射程为2120m,初速 1800m/s,两种*的穿甲厚度分别为300mm/1000m和400mm/1000m;破甲弹初速为900m/s,最大直射距离为4000m,破甲厚度为475mm/1000m;*初速为850m/s,最大有效射程9400m。
该坦克携有39发炮弹,其配比一般为尾翼稳定脱壳*12发、尾翼稳定*21发和尾翼稳定破甲弹6发。
分装式炮弹采用半可燃药筒;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中存放22发炮弹,上层为药筒,下层是弹丸;炮塔吊篮后的中组弹架存放9发炮弹;车体前部驾驶员右边的小室存放4发炮弹,旋转底板上立放3发、卧放1发炮弹。
  3.自动装弹机
该装弹机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提升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控制盒和操纵台等部件组成。
旋转式输弹机中的炮弹按弹丸和装药分别存放在输弹机的下层和上层,呈圆形辐射状盎,由驱动电机将所需弹种转至提升机提升位置,提升机提升弹匣内的弹丸和装药至火炮正后方位置,推弹机分别将弹丸和装药推入膛内,记忆盒记忆所储放弹种。
在装填之前,火炮闭锁器将火炮固定在4°30′仰角位置上,以便进行准确装填。自动抛壳机可将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属药筒底壳自动抛向炮塔外。该炮射速为8发/min。
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可采取半自动方式装填,其过程包括人工选弹、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弹入膛。
  4.火控系统
车长指挥塔前面有1具TKH-3双目昼夜合一瞄准镜,它的红外探照灯装在指挥塔上。车长瞄准镜两旁各有1具潜望镜,指挥塔舱盖上有2个朝向左后和右后方向观察的观察镜。
炮长舱盖上有1个潜渡时装潜渡筒的通气孔和2个观察潜望镜,舱盖左前位置有1具昼夜合一的周视瞄准镜,红外探照灯在瞄准镜左前方。炮长瞄准镜通过四连杆与火炮同步动作,型号为ТПН-2,左侧是夜间使用的ТПД1-49-23红外瞄准镜,其目镜高度与ТПД-2齐平。
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基线长为1.5m,放大倍率为8×,测距范围为1000~4000m。ТПД-2瞄准镜右目镜系光学测距仪的目镜,测距时用炮长主瞄准镜粗瞄目标,使目标置于视场中心区,目标图像位于分像线上下,距离不符时目标垂直轮廓线在左右错位,转动操纵台使垂直线在分像线上对齐,此时距离指示线对着的数字即表示目标的实际距离。
改进型T-72坦克在炮长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125mm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
  5.辅助武器
在主要武器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mmПКТ式机*,配有250发待发射弹。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新设计的HCBT式12.7mm机*,它只能由车长将上身露出炮塔进行操作,对地面目标射击的最大瞄准距离为2000m,对空射击时的最大瞄准距离为1500m。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装有1台B-46型4冲程12V60°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结构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变化不大。由于该发动机采用机械增压,标定功率比B-54发动机提高50%,达到574kW(780马力)。为了安装增压器,取消了原发动机曲轴的第八主轴承,使发动机长度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
该发动机在车内横向布置,可以燃用柴油、煤油和辛烷值为68~78号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给量因燃料品种不同有差异,通过转动转轮、调节供油杆进行控制。转轮上标有Д、К和Б3个字母,分别代表柴油、煤油和汽油供给位置,使用混合燃料时,需要将转轮转到燃用重油位置上。
  2.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由传动箱、双侧变速箱和侧传动装置及手动液压操纵装置组成。
传动箱连接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风扇、起动电机和压气机等装置。
在车体两侧各有1个结构相同、用手动液压操纵的3自由度行星式机械变速箱,它有4个行星排、6个操纵件、7个前进档、1个倒档,除变速作用外,还具有转向、制动和切断动力等功能。
直线行驶时,两侧变速箱同时换入相同排档,通过刚性联动轴的左右两个操纵阀阀芯保证两侧变速箱同步操作。
一档或倒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制动,高速侧挂一或倒档;二至七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档位比高速侧的变速箱低一档,外侧履带保持原速。
传动装置中无主离合器,但具有主离合器功能,需要切断动力时,只要操纵油路使换档制动器和离合器油缸与回油道相连通即可。
侧传动装置是单级同轴式行星减速器,太阳齿轮为输入件,齿圈固定、框架输出。
  3.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由离心式冷却风扇、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等部件组成,采用了高温冷却技术。为消除水蒸汽对散热效果的不良影响,系统中增加了1个膨胀水箱,收集气缸排和水散热器中的蒸汽,进行冷凝,返回水泵,部分水蒸汽经调压活门排出水箱。
  4.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履带为单销式,销耳挂胶,宽580mm,节距为137mm。
由于使用了难溶于水的ЯНЗ-2润滑脂,行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5.潜渡设备
潜渡设备由进气管、密封盖、排气阀、导航仪、排水泵等件组成。
进气管分3节,按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平时装在炮塔后部或右后部位,使用时盖可防止水大量进入车内;排气阀可将发动机废气顺利排出车外;排水泵可排除进入车体内的积水;导航仪确保潜渡时不迷失航向。
四、防护系统
  1.装甲护防
该坦克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
前上装甲厚200mm,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mm和20mm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mm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
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2.张开式屏蔽板
早期T-72坦克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第一块较小,其余3块稍大,由较厚的金属板和橡胶板组成,以铰链方式装在翼子板上。铰链上有弹簧,可将屏蔽板向外张开,与车体纵轴线成70~80°夹角。坦克通过时,车旁障碍可以将屏蔽板压至与车体平行,不影响坦克通过性;平时,屏蔽板用带钩的链条固定在与车体平行的状态。
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张开式屏蔽板和整体式侧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
  3.防辐射衬层
该坦克的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含铅有机材料制成的衬层,厚度为20~30mm,具有防辐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破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
  4.三防装置
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年组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学毒剂进行消毒。
  5.其他措施
车体前下甲板为均质装甲,与水平面夹角为30°,其上装有推土铲,驾驶员可以从车内操纵推土铲进行构筑工事作业。不使用时,将推土铲收起,置于前下甲板外侧,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护力。
在车体前下甲板上还备有安装KMT-4G型扫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装前需要收起推土铲。苏军为每个坦克连配备了3具KMT-4型扫雷器。
  6.附加装甲
该坦克能安装类似于T-80和T-64坦克一样的反应式爆炸装甲。
  7.烟幕装置
早期T-72坦克装有与T-62坦克相同的热烟幕施放装置。施放时,驾驶员打开仪表开关接通油路,柴油经喷油雾化器喷入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流中,柴油受热蒸妇生成的蒸汽与废气混合后排出车外,过饱和状态柴油蒸汽受冷迅速凝结形成微粒白色烟雾。
后期生产的T-72坦克除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外,还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发射器数量随车型不同而变化,例如T-72M1型制式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右边5具,左边7具;1986年型T-72M1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
  8.灭火装置
该坦克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当探测器感受到存在火灾信号时该装置能自动控制灭火瓶喷出灭火剂进行灭火。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自T-72坦克生产以来主要型号变化为:
  1.T-72坦克
该坦克系T-72的最初车型,装2A26式125mm火炮,光学测距仪,未装侧裙板,炮长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边。
  2.T-72A坦克
该坦克车体侧面装有张开式屏蔽板,探照灯装在2A26式火炮右边。
  3.T-72Б46坦克
该坦克装有2A46式125mm火炮,探照灯装在火炮右边,其他与T-72A相同。
  4.T-72Б(M)坦克
该坦克前装甲加厚,其他与T-72Б46相同。
  5.T-72Г坦克(早期的)
该坦克装有激光测距仪。
  6.T-72Г坦克(标准的)
该坦克装有橡胶侧裙板,其他与早期的T-72Г相同。
  7.T-72Г坦克(最后的)
坦克装有灭火系统和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标准的T-72Г相同。
  8.T-72M坦克
该坦克加强了前装甲,装有灭火系统和激光测距仪,未装烟幕弹发射器。
  9.T-72M1坦克(早期的)
坦克有附加的前上装甲,其他与T-72M相同。
  10.T-72M1坦克(标准的)
该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早期的T-72M1相同。
该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早期的T-72M1相同。
  11.T-72M1坦克(1984年式)
该坦克无灭火系统,其他与标准的T-72M1相同。
  12.T-72M1坦克(1986年式)
该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1984年式相同。
  13.T-74坦克
该坦克是T-72的改进型,主要变化包括整体式侧裙板、烟幕弹发射器、动力舱上方有附加装甲板。
  14.T-72K坦克
此系指挥型坦克,车内有多台通信设备。
  15.БРЗМ-1装甲抢救修理车
此系用T-72坦克论盘发展的变型车,车体左前部装有液压绞盘,缔造盘起吊能力为12t;25t主绞盘的牵引拉力可以增加到980kN(10000kgf);车上还装有辅助绞盘;车体前面装有液压操作的推土铲。此外,还装有拖牵设备、全套修理工具和抢救设备。
  16.ИМР战斗工程车
该车以T-72坦克为底盘用以代替用T-55坦克底盘制成的ИМР战斗工程车,备有车前安装的V型或一字型推土铲,车上还有1个液压吊车,配有包括拔树根的铗子等多种吊具。
性能数据
型号             T-72
乘员             3 人
战斗全重           41000kg
单位功率           14kW/t
单位压力           81.4kPa
车长
 炮向前           9.445m
  炮向后           9.275m
车体长            6.410m
车宽
 带裙板           3.520m
 不带裙板          3.380m
车高(至炮塔顶)        2.190m
火线高            1.645m
车底距地高          0.470m
履带宽            580mm
履带着地长          4.250m
公路最大速度         60km/h
越野平均速度         35~45km/h
燃料储备           1600L
公路最大行程         460km
涉水深(无准备)        1.2m
潜渡深            5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40%
攀垂直墙高          0.8m
越壕宽            2.7m
最小转向半径         1.76m
发动机
 型号            B-46
 类型            12V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
 功率/转速          57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行星机械式双侧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        7/1
转向装置类型         离合和制动(一或倒档)
               低速侧变速箱降档(二~七档)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125mm/2A46/滑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ПКТ/机*/1挺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12.7mm/HCBT/机*/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       5+7具
热烟幕            有
弹药基数
 炮弹            39发
 7.62mm机*弹        3000发
 12.7mm机*弹        500发
*初速          1800m/s
射速             8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车长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围
 炮向前           -6°~+13°
 炮向后           -3°~+16°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有
 高低向           有
车长昼间瞄准镜型号      ТКН-3
炮长昼间瞄准镜型号      ТПД-2
夜间瞄准镜型号        ТПН1-49-23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
水平倾角/材料
 车体
  前上           复合/204mm/22°/钢、非金属材料
  前下           均质/80mm/30°/钢
  侧部           均质/前80mm/90°/钢
               后70mm/90°/钢
  顶部           均质/前30mm/1°30′/钢
               后20mm/1°30′/钢
  底部           均质/20mm/0°/钢
 炮塔
  正面           均质/约400mm/60°/钢
               均质/80mm/30°/钢
  顶部           有
灭火装置           有
光电报警或对抗设备      无
发电机电压/功率/型号     28V/10kW/СГ-10-1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   4个/12V/140Ah/6-CT-140P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格鲁吉亚t-72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4.苏联БТР-80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国别 苏联
名称 БТР-80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БТР-80 Колёсный Бронетранспортёр
研制单位 高尔基城高尔基汽车厂
Горковский Автозавод,SU
生产单位 高尔基城高尔基汽车厂
Горковский Автозавод,SU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苏联
概述
БТР-80(8×8)是一种4轴、8轮驱动的装甲人员输送车,由БТР-70轮式装甲输送车改进而成,从外表看,与БТР-70车相似,1984年装备使用。
结构特点
该车总体布置与БТР-70相似。驾驶舱位于前部,驾驶员在左、车长右右,并装有供昼夜观察和驾驶的仪器(车长夜视距离为360~400m,驾驶员夜视距离可达60m)、面板、操纵装置、电台及车内通过话器等。车长位置的前甲板上有一球形射孔。车长和驾驶员的后面各有面各有1个步兵座位。车长的右前倾斜甲板上还有1个供步兵用的射孔。炮塔位于第二轴上方的车体中央位置。载员舱在炮塔之后,6名步兵背靠背坐在当中的长椅上。车体两侧各有3个射孔。载员舱顶部有2个方形舱盖,盖上各有1个用于对空射击的圆形孔,在车体两侧的第二、第三轴之间开有大门,而不是БТР-70车上的小门。该门上部朝前打开,下部可向下折叠形成台阶,便于步兵上下车辆。车后为动力舱。
单人炮塔上安装1挺14.5mmКПВТ重机*和7.62mmПКТ并列机*。机*俯仰范围由БТР-70的-5°~+30°增大到-5°~+60°。炮塔内装昼间瞄准镜1个,观察镜2个。对付地面目标时,КПВТ重机*的射程可达1000m。КПВТ和ПКТ机*射速分别为500~600发/min和700~800发/min,弹药基数分别为500发和2000发。车上还装有防空*发射架、8支自动*、反坦克火箭筒、Ф1式*和信号弹。炮塔的后部外侧安装6个烟幕弹发射器。
车体后上部作了少量改动,以便安装1台4冲程8V水冷柴油机,功率为191kW(260马力)。传动系统也随发动机的变更而比БТР-70车大为简化。发动机扭矩通过离合器传递到5档定轴式变速箱,其中二、三、四、五档均装有同步器。扭矩再从变速箱经中间轴传递到2速分动箱,然后再分流:一股传到第一、三桥,另一股传到第二、四桥。为便于车辆在困难路面行驶,还装有轴间差速闭锁装置。另外,从分动箱还分出一股功率,用于驱动喷水推进器和绞盘。由于该车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比БТР-70车的汽油机要少,故在不增加主油箱的容量下增大了车辆行程。发动机在-25℃时不经预热就能起动。车辆安装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可随时调整轮胎气压。公路最大速度可达80km/h。
该车可水陆两用,水上靠车后单个喷水推进器推进,水上速度为9km/h。当通过浪高超过0.5m的水障碍时,可竖起通气管不让水流进入发动机内。此外,还有防沉装置,一旦车辆在水中损坏也不会很快下沉。
车体和炮塔装甲可防步兵武器、*和炮弹破片。在核、生、化环境中作战时车体和炮塔可迅速密闭,保证了车内有超压的新鲜空气。炮塔后部有6具烟幕弹发射器安装在专用支架上。在地面风速为2~5m/s时,一颗烟幕弹形成的烟幕宽为10~30m,高度为3~10m。烟幕持续时间为1min,施放距离为200~350m。
车内还装有灭火装置、伪装器材、生活保障装置、排水设备,还腾出位置用于放置3个饮料桶、10个口粮带、3件救生背心、10个行囊和车辆备用工具及附件。车前装有自救绞盘。
性能数据
型号            БТР-80
乘员+载员          2+8人
驱动形式          8×8
战斗全重          13600kg
单位功率          14.05kW/t
车长            7.650m
车宽            2.900m
车高            2.350m
车底距地高         0.47m
公路最大速度        80km/h
水上最大速度        9km/h
公路最大行程        600km
浮渡能力          有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45%
攀垂直墙高         0.5m
越壕宽           2m
最小转向半径        13m
发动机
 类型           4冲程8V水冷柴油机
 功率           191kW(260马力)
传动装置
 类型           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          5个,2~5档带同步器
分动箱           2速
转向装置类型        动力助力
悬挂装置类型        独立式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14.5mm/КПВТ/机*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ПКТ/机*/1挺
弹药基数
 机*弹          500发
 并列机*弹        2000发
炮塔驱动方式        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机*俯仰范围        -4°~+60°
烟幕弹发射器        6个
三防装置          有
灭火设备          有
电气系统电压        12V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 此贴被lssosman在2008-03-10 08:30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50(hare)存在感:-1(hare)人品:1(hare)
人品:1(tnhg)

8

主题

105

存在感

158

活跃日
 4 

SOS团一星级★

1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佩服是佩服..但是..lz有不少的精力和时间阿..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26125(s) query 7,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