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919|回复: 25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浅谈SABER的王论始末

175

主题

1421

存在感

303

活跃日
帅哥离线 大傻逼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发帖: 26698
SOS币: 3642
社团: ☆小雪亲卫队☆
社团: 悲剧党
社团: 騎士王の荣耀
社团: Fate-LightninGの戀萌
社团: 德.\意.\志§骑士团
注册: 2008-05-31
访问: 2017-0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 编辑

猜你喜欢: saber, SABER有几种形态, saber形态


浅谈SABER的王论始末


今天的三王之宴播出后,关于SABER、RIDER、ARCHER三人各自所信奉的王道,我想大家都有自己心里的想法,我也没有说谁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只不过我接下来简单地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主要是解析一下SABER的这个整个人到底为什么让我们大家又爱又纠结。

首先来从SABER的王道入手吧。由于SABER是一个TM艺术化的角色,所以其真实的理念和历史上可能有较大差异。这里仅仅从SABER这个角色自身谈起。SABER所贯彻的王道实则是骑士道的演化。高洁、公平、礼待、尊严,这是一个作为骑士所应有的品质和遵守的准则,而SABER作为骑士王,其夙愿是对得起其拯救民众的誓约。


SABER的理念


在F/Z之前的FSN,骑士王的理想尚未遭到理论层面和事实层面双重层面上的现实主义价值观的解构,因而我们会为之倾心,惹人体怜。歌德曾经说过: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的真实的假象。而当我们对此深信不疑之时,就如Martin.Wallace所言“沉浸于故事的表面真实,对于其虚构性没有丝毫怀疑或者批评意识。”

然而尽管我们今天看到了SABER多以……示以世人。但我想,卡夫卡的一句话说的很精当“大多数人活着,却没有意识到超越个人的责任。”SABER由于对这种伦理立场的守护从而体现出艺术精神的神圣性。“诗拯救了降临于人间的神性。”而这份神性,正是人类的自我超越性。人性之所以成之为人性并不取决于现实性而是其可能性,所以作为可能性的人类,实质上体现为一种“神人性”。所以SABER说,当我拔出那把剑的同时,也已经舍弃了身为人类的活法。因此当我们在论一个拒绝承认人的动物本性的行为是愚蠢的同时,不要忘记拒绝接受人的天使本性是一个更大的错误。还记得我们看FSN结尾时的那一份感动么。我们通过与之相遇的那份“神圣”体验,它属于人类生命深处渴望超越平庸、创造自我的崇高意识。“我的灵魂向往着无边的真理,向往着自由的也许是虚幻的王国。的确,使我感动的就是这种神秘。”


理念的具现


然而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呢。对于SABER也好,包括切嗣,任何理想都构筑于某种信仰的基础之上,属于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这就让理想国在现实层面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因为理想主义总是要求我们为某个高于自我的目标献身,但人们在选择时难以意识到,在献身这一行为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献身的目的,而是献身这件事本身。所以当SABER已经在殉道者的路上渐行渐远难以回头之时,他也无形之中把这种神的要求以王的意志加于他的骑士们,这也就不难怪为啥会有人说着亚瑟王不懂人心而离开王宫了。

真实的思想总是如利奥塔所言:“借用并献身于一个失去天真的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之肉体的,感觉的,情感的和思辨的经验。”正是由于躯体现象学与思维的密不可分,因而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从来不属于那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是装扮成不食人间烟火而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所以让我们辨证地来看待SABER崇高的艺术体现,倘若没有与RIDER、切嗣的比较,那么剑栏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剧性的崇高体验。而切嗣的实践理想主义插上现实翅膀的崇高先是解构了SABER以理想主义为参照,以人类精神弘扬为特征的崇高意识,使其失去了能量来源。紧接着RIDER又带来了SABER得崇高所没能带来由道德意识所激发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看到的是,反英雄点破了理想国的复杂性,而霸道之路上的英雄则让崇高的捍卫者显得孤高而脱离实际,众叛亲离。同样由这样的崇高感带来的,十字军东征实则和SABER所奉行的大词主义别无二致,且不说十字军丑陋的一面,SABER缺少的正是十字军齐声高喊“为了上帝!”时冲锋所形成的崇高震撼。而在此之上,由崇高而导致的内离崩析则不得不让人质疑SABER自身作为王的素质


SABER的个人局限


朗基努斯所著的《论崇高》中提到,崇高通常表现为一种拥有恰到好处的激情的雄浑的风格,但决定这种风格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相比起RIDER,SABER仿佛更缺少一种身为王的大度与豪爽,而16岁的设定更是带来一丝不谙世事的意味。ARCHER也说了:“SABER正如在卧榻上散花的少女。”这份沉重的卫道任务落在一个少女的不成熟之上形成了一种铁面的律令。因为其缺少一种世事锤炼的回旋。当我们把对崇高内里性德喷发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硬要求尤其当律者体现出极度的超越性时,这就犹如一个年幼的教皇用天真去震慑本我的人。显然这样的崇高不但对于一般人而言早已失去了应有的浪漫色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感召力,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刻板甚至是恐怖。

而在这一方面,ARCHER那种符合现代享受、乐趣审美主义的原则更突显了SABER禁欲式推广合理性的荒唐。优秀的*艺术正如《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其向我们表明,审美升华固然是生命的净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欲望的去除,而只是欲望质量的提纯。优秀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艺术应是对欲望的双重否定,既否定对欲望的那种道貌岸然的虚假排斥,又否定向欲望冲动的俯首称臣,因而RIDER相较于ARCHER和SABER的王道所代表的两种极端显得更具有生命的底蕴和意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RIDER的原因。所以不能不看到,在某种意义上讲“道德很不道德”,道德性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非道德。


君主国因素对SABER王道的影响


我们今天对SABER奉行的理想并没有大多非议和恶评。谈的只是其为王之道。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看法和见解。其中君主论的第四章提到了,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有史以来的君主国都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统治的:一种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统治——后者是承蒙君主的恩宠和钦许,作为大臣辅助君主统治王国;另一种是由君主和诸侯统治——后者拥有那种地位并不是由于君主的恩宠而是由于古老的世系得来的。这种诸侯拥有他们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臣民。这些臣民把诸侯奉为主子,而且对他们有着自然的爱戴。至于那些由一位君主及其臣仆统治的国家,对他们的君主就更加尊敬了,因为人们认为在全国只有他是至尊无上的。

所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世纪的法国和土耳其。想要征服法国是很比较简单的,因为法王并如土耳其皇帝那般绝对的权力,如果想要征服法国,那么只需要策反法国国内反对这位君主的诸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入法国国内,但是同样的,当征服了法国以后,对法国的统治比土耳其难的多。而亚历山大打败的大流士统治的帝国正是这种由一位非常有魄力的君主统治的国家,要打败这种国家是很难从内部策反的,但是一旦把旧的王族完全消灭,树立起个人的君主统治,要维护这种统治却是相对简单的。且不说两者在战争和统治上的优劣,我们看到虽然亚历山大去世后由于对没有同样魄力继承人的爱戴和由于广阔的疆土帝国一分为四,但是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没有任何人敢于正面反抗或像亚瑟王那样内乱。所以不得不承认的是,两者君主国不同的构成方式,实则对两人最后的结局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SABER素质与王道的匹配性


我认为,每一位君主都一定希望被人认为仁慈而不是被人认为残酷。可是他必须提防不要滥用这种仁慈。切萨雷•博尔贾是被人认为残酷的。尽管如此,他的残酷却给罗马尼亚带来了秩序,把它统一起来,并且恢复和平与忠诚。如果我们好好地考虑到这一点,就会认识到博尔贾比佛罗伦萨的人们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为着避免残酷之名反而让皮斯托亚被毁灭了。在所有的君主当中,新的君主由于新的国家充满着危险,要避免残酷之名是不可能的。维琪尔借迪多(Dido)的口说道:“严峻的形势、崭新的邦家,命我森严壁垒,警戒着海角天涯。”所以当SABER统一起不列颠的时候,倘若一开始就想普世化他的观点,实则在当初的社会环境和条件都不是非常地有利的。而因为要救赎人民最终落至众叛亲离的根本不是其理想的偏谬而更多的是由于其作为王对王统治的手腕了解的还太少导致。

许多人曾经幻想那些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者知道在实际上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置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所以,一个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

还有,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救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么他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因为如果好好地考虑一下每一件事情,就会察觉某些事情看来好象是好事,可是如果君主照着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RIDER和ARCHER尽管在个人素质方面并没有SABER的那份崇高,但是他们却更懂得运用各种统治的手段来维护人民生存的根基和指引前进的方向,王实则不应该是一个非常不摆谱子和大家一起圆桌而坐却又脱离实际的人。超越现实的理想是没有办法给迷惘的臣民们一个交代的。而反观哪怕是秉持着[x]念头的王、领导者们,他们却往往可以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未来蓝图的构建让人民对其充满信任,而且往往在超越王的层面,作为公正的司法官,他们往往有着例如SABER一样秉性的人。

司法是负责给人民带来公正和裁决的,而王是带领人民的人。在王低身去救赎人民的时候,更多的人民就失去了如何走向救赎的路标。因此王不应当也没有必要亲自去救赎,去拯救。通过王的魅力和神性,作为一个前进的路标的意义就应经足够。


结语


以上是撇开SABER在其他表现的考量对其流露出的个人品质和与王的匹配性做的一个个人分析。但不可否认,清俊的面庞和凛冽的声音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艺术是需要美的。倘若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个五十好几的男女的故事,想必也不会千古流芳了。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候艺术所带来的表现经常钝化了我们思考的功能,但是多想想,其实SABER的遭遇和其人物本身,也就如同上面所述的那样而已,终究是个艺术化的人物罢了。

最后本帖并没有黑或者蜜的意思,仅仅是给争执或讨论中的各位以一个角度和视角的观点,如何评判一个角色,我想大家自己都心中有数。如果时间允许,下次有机会再分析下RIDER和ARCHER的理念好了。

以上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萌度:1(逆木深夜)萌度:1(冬木手札)萌度:1(飞矢)
萌度:1(Augustus)萌度:1(LChicken)存在感:3(紫苑寺凛)
SOS币:300(紫苑寺凛)

0

主题

11

存在感

9

活跃日
 1 

参观生

1楼
发表于 2011/12/12 | 编辑
人以群分的确是自然的真理,想想自己和Saber的理想如此拥有相似的迷惘和矛盾时就知道了自己一定会站在亚瑟王论这一边,但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需要自己反省吧~~~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25918(s) query 9,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