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521|回复: 55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料】第一季的部分武器!!(1)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发帖: 1874
SOS币: 2108
注册: 2007-02-15
访问: 2012-08-09

楼主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描述:SIGP226,ܻѡǹ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pp-90۵ǹôʵá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T-72̹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BTR-80APC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猜你喜欢: 淡岛世理, 淡岛世理同人, 淡岛世理 同人


1.PP-90折叠式*
Cal.  9×18mm PM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P-90(俄文ПП-90)是对阿雷斯FMG*一个不成功的仿制品,阿雷斯FMG(Folding Machine Gun)是美国阿雷斯防务公司(Ares Defense company)在1980年代中期生产的一种折叠式*,PP-90是KBP设计局在1990年代初期以阿雷斯FMG为蓝本进行设计的,设计目的与阿雷斯FMG一样,都是为了让特工人员在一些场合下能够隐蔽地携带一种火力比*强大的自动武器,因此折叠起来相当紧凑,粗看起来像个金属盒子。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3-4秒就能把*展开并进入射击准备状态。

阿雷斯FMG的设计并不太成功,至少作为一件新奇的武器却没什么人买就能看得出来,而PP-90也是一样。这种设计并不可靠,而且用起来也不舒服,唯一的优点只是便于伪装携带。刚开始时俄罗斯一些警察和安全部队装备了这种*,但糟糕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极差的操作性能,使这种*现在只能存放在武器库的角落里铺满灰尘了,后来有一种改进型叫PP-90M,但也没有改变其悲惨命运。

PP-90完全是由钢板冲压而成,折叠的位置是在*膛尾端。PP-90是自由式*机工作原理,盒形弹匣供弹,弹匣插在不舒服的直形握把内,没有快慢机,只能进行全自动射击。当*处于折叠状态时,外形尺寸为270×90×23mm。要射击时,先压下一个盒式活动连接销,松开两个铰接机构,就能展开武器。瞄准装置是折叠式的准星和照门。

全*长(展开) 490 mm
空*重 1.83 kg
射速 600 - 800 RPM
初速 320 m/s
弹匣容量 30 rds
有效射程 50 m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2.SIG Sauer P226
口径: 9x19mm / .357SIG / .40 S&W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226是一种单/双动击发的半自动*,最初只有的9×19mm口径型,从1996年开始推出了新的.40 S&W和.357 SIG口径的型号。

P226原本是为1980年代初期参与美国JSSAP办公室主持的XM9*竞争计划而设计的,竞争的优胜者会成为美军新的制式辅助武器。在那次竞争中意大利**取胜,除了**外,只有SIG-SAUER P226被评为“技术上可接受”。这样的评语是因为当时测试的标准非常严格,结果没有一把*能够通过所有的测试,所以最好的两种也只能评为“技术上可接受”。*取胜的原因是价格上的优势(据说P226性能表现最好),而此后几年P226很不走运,几次参加西方军队的武器招标,每次都是名列前茅,但每次总有**跟它一起,而且**总是凭借更为便宜的价格把SIG-SAUER*挤出合同之外,从美国到欧洲,SIG-SAUER P266 给伯莱达*当了一路伴娘。

然而尽管P226因为价格问题落败于**,但表现最好的P226却因此而受到执法机构和特种作战单位的青睐。在美国,像ATF、FBI、DEA、财政与犯罪研究局(IRS/CID)、能源部等联邦机构,还有多个州或地区性警察局的普通警员或特警队也采用了P226*。而许多特种部队也喜欢使用这种优异的辅助武器,包括英国的第22团SAS,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至2004年,P226系列中各种型号总共生产了近600,000把。

SIG-SAUER P226的第一个原型在1980年生产,早期的原型实际上只是相当于把P220*改为双排弹匣供弹,讽刺的是,据说其中一把原型*是直接采用*92的双排弹匣。然后,由于SIG-SAUER在美国并没有进口商,因此他们选择了缅因州的萨科防务公司(Saco Defense, Inc.,是M60通用机*的生产商)作为P226的商务标代理商,由萨科公司提供*去参加XM9的测试。

这批样*每把都用一块用印着“SACO DEFENSE, INC.”和“XM9/226”金色字的红色*布包着,每把*附带着两个弹匣,包在一起提供给JSSAP。当时提交的样*与后来的生产型在设计上有所不同,例如套筒座导轨的形状——从U100001(*号)到U150000左右的*上,底把的套筒座导轨上都有扇形凹陷,而在U150000之后的导轨都改为全直的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在XM9试验期间发生有套筒座导轨断裂的情况,凹陷的作用是容留泥沙(提高野外使用的可靠性),但在凹陷处则应力集中。在重新设计过这个扇形凹陷后仍然出现裂痕现象,所以在U150000后再一次重新设计套筒座导轨的结构,改成向简单的全直形。

XM9竞争试验结束后,这批样*当中有一些*由于在试验中出现底把开裂而报废,至少有三把*在不同的测试阶段被毁坏。在竞争结束后,所有的样*都被送回萨科公司,当中大多数到了一些萨科公司的职员手上,也有一些被送回德国进行评测,据说有几把被卖掉了。如果有幸找到一把可不要扔掉,那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原型*。

对于靶*射手来说有许多理由说明P226也许是P220系列*中最好的一种,相之前的P220和P225相比,P226主要的卖点在于增大了弹匣容量,标准的P226弹匣容量为15发弹,另外还有20发的大容量弹匣。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在上图中为P226的9mm型弹匣,上面是20发镀铬弹匣,下面是15发弹匣,这些弹匣有可选择的橡胶底板。.40 S&W和.357 SIG的弹匣是Mec-Gar为SAUER生产的,容量均为12发,不过在美国新推出市场的各型P226弹匣为附合1994年的禁令,均为Mec-Gar生产的10发弹匣。P226的弹匣卡笋设计非常好,只要你的拇指够长,就可以不改变握*的手势就能直接用拇指操作弹匣解脱扣。如果你是左撇子,这个该弹匣卡笋也可以反过来安装使用。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226板机的设计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基本上与P220相同,是XM9试验*上所使用的*,生产型的P226多年来都使用底部内凹形的板机,大概在1993年换成一种底部平滑形的板机(如上图),另外还有一种“短”板机,缩短了板机到虎口的距离,其外形也比较薄,适合手掌较小的射手。
P226的射击精度很高,因此深受靶*射手的欢迎,除了优质的*管工艺和平滑的*扣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闭锁块的设计——P226的开锁引导面比P220上的稍长,这使得P226开锁时*管偏移的时间会比P220稍迟一点点,因此P226的射击精度更高。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P226的闭锁块设计有一个缺点,就是闭锁块经长期磨损后,*管就会轻微上翘。
在P226的*口下面有一个产品检验标记,标记的最后两位字母代表年份,如上图中的为“KH”——“K”代表“9”,而“H”代表“7”,指这把P226是在1997年检验出厂的。当然这是从英文资料翻译来的,我不懂德文。在美国一些地方保护色彩的进口*支限制法规生效后(当地*生产商与政客联手),因此SAUER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开始向美国运送未经装配的*零件,在美国进行装配和检验后才在美国销售。在美国销售的*通常没有德国生产的检验标记,在美国的SIG Arms公司在进行检验测试后,会在*管上印一个内有“P”字标记的圆环。
P226的套筒原本是采用碳钢材料,和P220一样采用冲压和焊接的工艺。但在1996年开始使用不锈钢机加工艺制造套筒,新的套筒比较坚固,但也比过去的套筒变重了。设计新套筒是因为P226推出了.40 S&W和.357 SIG的改型,机加的套筒也是为了能承受两种新口径的较大的压力,此外增加套筒的重量可以降低后坐速度。但P226并不是P220系列中理想的.40或.357型号,SIG公司推出这种型号是因为德克萨斯州的公共安全部门需要有这样口径的P226*,但同样口径及弹匣容量的型号还有比较短(但比较宽)的SIG-SAUER P229,而P229就是专门设计用来打.40和.357口径的,因此在发射这两种*弹时无论精度表现还是射击感觉都比P226好。
早期的*簧如图所示,是一根连接*拉杆和弹匣卡笋背板的钢丝,这根*簧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你扣板机时它会紧贴在底把上磨擦,往复运动的*簧甚至在弹匣卡笋的背板上磨出一道沟来;第二个问题是,这根*簧比较容易折断。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Sauer公司大概在1993年左右给P226更换了更坚硬的金属材料作为*簧,但却导致磨损底把的情况变得更严重。
最后,在1998年SAUER公司重新设计了*簧的形状,就是上图中的样子。新的设计再也不会折断,也不会迅速磨损底把了,但却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原来的旧形握把也装不上去了。于是SAUER公司重新设计了新的握把。就是下图中的那种: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新握把的操作性能极佳,事实上这种握把比起U150000之前的握把要好得多,尽管两者的外形看起来好像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在1996年Sauer又生产了下图中的这种握把。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1996年后生产的新握把外形与P228的握把相似
但是这种P226新握把的防滑纹却没有P228上的那样深,表面太光滑,不能牢固地握紧*。这种问题在打.40和.357弹时尤为突出,而且由于旧形握把不能与新的板机簧匹配,因此不能通过更换握把来解决问题。最后似乎终于有人了解到他们的错误,两年后Sauer重新设计了新的握把,加深了防滑纹的凹凸感,才算解决了问题。对这个问题,据说握把生产商Nill一直在抱怨,由于Sauer经常改变*的设计,使他们不得不经常重新设计握把。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全*长 196 mm 15发容量与20发容量的9mm弹匣
全*高 139 mm
全*宽 37 mm
*管长 112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250mm
瞄准基线长 160 mm
空*重 865 g
初速 350 m/s
*力 双动12磅 / 单动 4.5磅
弹匣容量 15 rds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早期的P226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使用P226的英国SAS,腿侧*套内的P226使用了20发长弹匣。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美国海军陆战队RRS快速反应特遗队(Rapid Response Detachment)的队员,腿侧*套内的是Mk24。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3.苏联T-72主战坦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国别 苏联
名称 T-72主战坦克
T-72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研制单位 苏联
SU
生产单位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印度
SU、CS、PL、YU、IN
现状 苏联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苏联(8500辆)、阿尔及利亚(100辆)、安哥拉、保加利亚(150辆)、古巴、捷克斯洛伐克(400辆,本国制造)、埃塞俄比亚(40辆)、芬兰(50辆)、民主德国(300辆)、印度(350辆,本国制造)、匈牙利(200辆)、伊拉克(500辆)、利比亚(160辆)、波兰(400辆)、罗马尼亚(30辆)、叙利亚(1100辆)、南斯拉夫(200辆,本国制造)
概述
苏联在1961年开始生产T-62主战坦克,以后研制了T-64主战坦克,由于后者存在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未能大量生产。为了保持坦克技术的优势,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
该坦克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从1979年起,还装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罗马尼亚等华约国部队,同时向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等国出口。
该坦克于1977年10月第一次向法国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公开展出,接着又在同年11月的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公诸于众。
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mm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155和203mm火炮发射的改进型常规炮弹以及美制集束*的反坦克*击毁了多辆。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内分为前前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
驾驶椅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驾驶员有1个位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可从车内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观察。
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V”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型号为ФГ-125。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存放可防弹的燃油箱。车体前下甲板上装有推土铲,平时有防护作用。
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各200L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口盖。车长指挥塔采取双层活动座圈结构,可相对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转。
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
整个战斗部分连同车体顶甲板前倾1°30′,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时的俯角,可达-6°,而且火炮转向后方时俯角自动抬高3°,避免与后部突起部相碰。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4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长是口径的48倍,由身管、炮尾、摇架、驻退机、复进机、热护套和抽烟装置等部件组成。
火炮相对于炮塔的俯仰角为-4.5°~+14.5°,由于炮塔座圈向前倾斜1.5°,所以,火炮向前时实际俯仰角为-6°~+13°,火炮向后时实际俯仰角为-3°~+16°。
热护套用轻合金薄板制成,共4节,抽气装置在炮管中段偏向炮口位置。
  2.弹药
125mm滑膛炮可以发射3种分装式炮弹:БР11式或БМ12式尾翼稳定脱壳*、ЗБК14М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和ОФ19式尾翼稳定*。*最大有效射程为2120m,初速 1800m/s,两种*的穿甲厚度分别为300mm/1000m和400mm/1000m;破甲弹初速为900m/s,最大直射距离为4000m,破甲厚度为475mm/1000m;*初速为850m/s,最大有效射程9400m。
该坦克携有39发炮弹,其配比一般为尾翼稳定脱壳*12发、尾翼稳定*21发和尾翼稳定破甲弹6发。
分装式炮弹采用半可燃药筒;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中存放22发炮弹,上层为药筒,下层是弹丸;炮塔吊篮后的中组弹架存放9发炮弹;车体前部驾驶员右边的小室存放4发炮弹,旋转底板上立放3发、卧放1发炮弹。
  3.自动装弹机
该装弹机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提升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控制盒和操纵台等部件组成。
旋转式输弹机中的炮弹按弹丸和装药分别存放在输弹机的下层和上层,呈圆形辐射状盎,由驱动电机将所需弹种转至提升机提升位置,提升机提升弹匣内的弹丸和装药至火炮正后方位置,推弹机分别将弹丸和装药推入膛内,记忆盒记忆所储放弹种。
在装填之前,火炮闭锁器将火炮固定在4°30′仰角位置上,以便进行准确装填。自动抛壳机可将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属药筒底壳自动抛向炮塔外。该炮射速为8发/min。
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可采取半自动方式装填,其过程包括人工选弹、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弹入膛。
  4.火控系统
车长指挥塔前面有1具TKH-3双目昼夜合一瞄准镜,它的红外探照灯装在指挥塔上。车长瞄准镜两旁各有1具潜望镜,指挥塔舱盖上有2个朝向左后和右后方向观察的观察镜。
炮长舱盖上有1个潜渡时装潜渡筒的通气孔和2个观察潜望镜,舱盖左前位置有1具昼夜合一的周视瞄准镜,红外探照灯在瞄准镜左前方。炮长瞄准镜通过四连杆与火炮同步动作,型号为ТПН-2,左侧是夜间使用的ТПД1-49-23红外瞄准镜,其目镜高度与ТПД-2齐平。
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基线长为1.5m,放大倍率为8×,测距范围为1000~4000m。ТПД-2瞄准镜右目镜系光学测距仪的目镜,测距时用炮长主瞄准镜粗瞄目标,使目标置于视场中心区,目标图像位于分像线上下,距离不符时目标垂直轮廓线在左右错位,转动操纵台使垂直线在分像线上对齐,此时距离指示线对着的数字即表示目标的实际距离。
改进型T-72坦克在炮长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125mm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
  5.辅助武器
在主要武器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mmПКТ式机*,配有250发待发射弹。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新设计的HCBT式12.7mm机*,它只能由车长将上身露出炮塔进行操作,对地面目标射击的最大瞄准距离为2000m,对空射击时的最大瞄准距离为1500m。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装有1台B-46型4冲程12V60°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结构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变化不大。由于该发动机采用机械增压,标定功率比B-54发动机提高50%,达到574kW(780马力)。为了安装增压器,取消了原发动机曲轴的第八主轴承,使发动机长度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
该发动机在车内横向布置,可以燃用柴油、煤油和辛烷值为68~78号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给量因燃料品种不同有差异,通过转动转轮、调节供油杆进行控制。转轮上标有Д、К和Б3个字母,分别代表柴油、煤油和汽油供给位置,使用混合燃料时,需要将转轮转到燃用重油位置上。
  2.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由传动箱、双侧变速箱和侧传动装置及手动液压操纵装置组成。
传动箱连接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风扇、起动电机和压气机等装置。
在车体两侧各有1个结构相同、用手动液压操纵的3自由度行星式机械变速箱,它有4个行星排、6个操纵件、7个前进档、1个倒档,除变速作用外,还具有转向、制动和切断动力等功能。
直线行驶时,两侧变速箱同时换入相同排档,通过刚性联动轴的左右两个操纵阀阀芯保证两侧变速箱同步操作。
一档或倒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制动,高速侧挂一或倒档;二至七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档位比高速侧的变速箱低一档,外侧履带保持原速。
传动装置中无主离合器,但具有主离合器功能,需要切断动力时,只要操纵油路使换档制动器和离合器油缸与回油道相连通即可。
侧传动装置是单级同轴式行星减速器,太阳齿轮为输入件,齿圈固定、框架输出。
  3.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由离心式冷却风扇、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等部件组成,采用了高温冷却技术。为消除水蒸汽对散热效果的不良影响,系统中增加了1个膨胀水箱,收集气缸排和水散热器中的蒸汽,进行冷凝,返回水泵,部分水蒸汽经调压活门排出水箱。
  4.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履带为单销式,销耳挂胶,宽580mm,节距为137mm。
由于使用了难溶于水的ЯНЗ-2润滑脂,行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5.潜渡设备
潜渡设备由进气管、密封盖、排气阀、导航仪、排水泵等件组成。
进气管分3节,按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平时装在炮塔后部或右后部位,使用时盖可防止水大量进入车内;排气阀可将发动机废气顺利排出车外;排水泵可排除进入车体内的积水;导航仪确保潜渡时不迷失航向。
四、防护系统
  1.装甲护防
该坦克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
前上装甲厚200mm,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mm和20mm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mm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
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2.张开式屏蔽板
早期T-72坦克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第一块较小,其余3块稍大,由较厚的金属板和橡胶板组成,以铰链方式装在翼子板上。铰链上有弹簧,可将屏蔽板向外张开,与车体纵轴线成70~80°夹角。坦克通过时,车旁障碍可以将屏蔽板压至与车体平行,不影响坦克通过性;平时,屏蔽板用带钩的链条固定在与车体平行的状态。
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张开式屏蔽板和整体式侧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
  3.防辐射衬层
该坦克的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含铅有机材料制成的衬层,厚度为20~30mm,具有防辐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破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
  4.三防装置
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年组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学毒剂进行消毒。
  5.其他措施
车体前下甲板为均质装甲,与水平面夹角为30°,其上装有推土铲,驾驶员可以从车内操纵推土铲进行构筑工事作业。不使用时,将推土铲收起,置于前下甲板外侧,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护力。
在车体前下甲板上还备有安装KMT-4G型扫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装前需要收起推土铲。苏军为每个坦克连配备了3具KMT-4型扫雷器。
  6.附加装甲
该坦克能安装类似于T-80和T-64坦克一样的反应式爆炸装甲。
  7.烟幕装置
早期T-72坦克装有与T-62坦克相同的热烟幕施放装置。施放时,驾驶员打开仪表开关接通油路,柴油经喷油雾化器喷入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流中,柴油受热蒸妇生成的蒸汽与废气混合后排出车外,过饱和状态柴油蒸汽受冷迅速凝结形成微粒白色烟雾。
后期生产的T-72坦克除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外,还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发射器数量随车型不同而变化,例如T-72M1型制式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右边5具,左边7具;1986年型T-72M1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
  8.灭火装置
该坦克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当探测器感受到存在火灾信号时该装置能自动控制灭火瓶喷出灭火剂进行灭火。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自T-72坦克生产以来主要型号变化为:
  1.T-72坦克
该坦克系T-72的最初车型,装2A26式125mm火炮,光学测距仪,未装侧裙板,炮长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边。
  2.T-72A坦克
该坦克车体侧面装有张开式屏蔽板,探照灯装在2A26式火炮右边。
  3.T-72Б46坦克
该坦克装有2A46式125mm火炮,探照灯装在火炮右边,其他与T-72A相同。
  4.T-72Б(M)坦克
该坦克前装甲加厚,其他与T-72Б46相同。
  5.T-72Г坦克(早期的)
该坦克装有激光测距仪。
  6.T-72Г坦克(标准的)
该坦克装有橡胶侧裙板,其他与早期的T-72Г相同。
  7.T-72Г坦克(最后的)
坦克装有灭火系统和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标准的T-72Г相同。
  8.T-72M坦克
该坦克加强了前装甲,装有灭火系统和激光测距仪,未装烟幕弹发射器。
  9.T-72M1坦克(早期的)
坦克有附加的前上装甲,其他与T-72M相同。
  10.T-72M1坦克(标准的)
该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早期的T-72M1相同。
该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早期的T-72M1相同。
  11.T-72M1坦克(1984年式)
该坦克无灭火系统,其他与标准的T-72M1相同。
  12.T-72M1坦克(1986年式)
该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1984年式相同。
  13.T-74坦克
该坦克是T-72的改进型,主要变化包括整体式侧裙板、烟幕弹发射器、动力舱上方有附加装甲板。
  14.T-72K坦克
此系指挥型坦克,车内有多台通信设备。
  15.БРЗМ-1装甲抢救修理车
此系用T-72坦克论盘发展的变型车,车体左前部装有液压绞盘,缔造盘起吊能力为12t;25t主绞盘的牵引拉力可以增加到980kN(10000kgf);车上还装有辅助绞盘;车体前面装有液压操作的推土铲。此外,还装有拖牵设备、全套修理工具和抢救设备。
  16.ИМР战斗工程车
该车以T-72坦克为底盘用以代替用T-55坦克底盘制成的ИМР战斗工程车,备有车前安装的V型或一字型推土铲,车上还有1个液压吊车,配有包括拔树根的铗子等多种吊具。
性能数据
型号             T-72
乘员             3 人
战斗全重           41000kg
单位功率           14kW/t
单位压力           81.4kPa
车长
 炮向前           9.445m
  炮向后           9.275m
车体长            6.410m
车宽
 带裙板           3.520m
 不带裙板          3.380m
车高(至炮塔顶)        2.190m
火线高            1.645m
车底距地高          0.470m
履带宽            580mm
履带着地长          4.250m
公路最大速度         60km/h
越野平均速度         35~45km/h
燃料储备           1600L
公路最大行程         460km
涉水深(无准备)        1.2m
潜渡深            5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40%
攀垂直墙高          0.8m
越壕宽            2.7m
最小转向半径         1.76m
发动机
 型号            B-46
 类型            12V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
 功率/转速          57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行星机械式双侧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        7/1
转向装置类型         离合和制动(一或倒档)
               低速侧变速箱降档(二~七档)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125mm/2A46/滑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ПКТ/机*/1挺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12.7mm/HCBT/机*/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       5+7具
热烟幕            有
弹药基数
 炮弹            39发
 7.62mm机*弹        3000发
 12.7mm机*弹        500发
*初速          1800m/s
射速             8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车长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围
 炮向前           -6°~+13°
 炮向后           -3°~+16°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有
 高低向           有
车长昼间瞄准镜型号      ТКН-3
炮长昼间瞄准镜型号      ТПД-2
夜间瞄准镜型号        ТПН1-49-23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
水平倾角/材料
 车体
  前上           复合/204mm/22°/钢、非金属材料
  前下           均质/80mm/30°/钢
  侧部           均质/前80mm/90°/钢
               后70mm/90°/钢
  顶部           均质/前30mm/1°30′/钢
               后20mm/1°30′/钢
  底部           均质/20mm/0°/钢
 炮塔
  正面           均质/约400mm/60°/钢
               均质/80mm/30°/钢
  顶部           有
灭火装置           有
光电报警或对抗设备      无
发电机电压/功率/型号     28V/10kW/СГ-10-1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   4个/12V/140Ah/6-CT-140P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格鲁吉亚t-72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4.苏联БТР-80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国别 苏联
名称 БТР-80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БТР-80 Колёсный Бронетранспортёр
研制单位 高尔基城高尔基汽车厂
Горковский Автозавод,SU
生产单位 高尔基城高尔基汽车厂
Горковский Автозавод,SU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苏联
概述
БТР-80(8×8)是一种4轴、8轮驱动的装甲人员输送车,由БТР-70轮式装甲输送车改进而成,从外表看,与БТР-70车相似,1984年装备使用。
结构特点
该车总体布置与БТР-70相似。驾驶舱位于前部,驾驶员在左、车长右右,并装有供昼夜观察和驾驶的仪器(车长夜视距离为360~400m,驾驶员夜视距离可达60m)、面板、操纵装置、电台及车内通过话器等。车长位置的前甲板上有一球形射孔。车长和驾驶员的后面各有面各有1个步兵座位。车长的右前倾斜甲板上还有1个供步兵用的射孔。炮塔位于第二轴上方的车体中央位置。载员舱在炮塔之后,6名步兵背靠背坐在当中的长椅上。车体两侧各有3个射孔。载员舱顶部有2个方形舱盖,盖上各有1个用于对空射击的圆形孔,在车体两侧的第二、第三轴之间开有大门,而不是БТР-70车上的小门。该门上部朝前打开,下部可向下折叠形成台阶,便于步兵上下车辆。车后为动力舱。
单人炮塔上安装1挺14.5mmКПВТ重机*和7.62mmПКТ并列机*。机*俯仰范围由БТР-70的-5°~+30°增大到-5°~+60°。炮塔内装昼间瞄准镜1个,观察镜2个。对付地面目标时,КПВТ重机*的射程可达1000m。КПВТ和ПКТ机*射速分别为500~600发/min和700~800发/min,弹药基数分别为500发和2000发。车上还装有防空*发射架、8支自动*、反坦克火箭筒、Ф1式*和信号弹。炮塔的后部外侧安装6个烟幕弹发射器。
车体后上部作了少量改动,以便安装1台4冲程8V水冷柴油机,功率为191kW(260马力)。传动系统也随发动机的变更而比БТР-70车大为简化。发动机扭矩通过离合器传递到5档定轴式变速箱,其中二、三、四、五档均装有同步器。扭矩再从变速箱经中间轴传递到2速分动箱,然后再分流:一股传到第一、三桥,另一股传到第二、四桥。为便于车辆在困难路面行驶,还装有轴间差速闭锁装置。另外,从分动箱还分出一股功率,用于驱动喷水推进器和绞盘。由于该车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比БТР-70车的汽油机要少,故在不增加主油箱的容量下增大了车辆行程。发动机在-25℃时不经预热就能起动。车辆安装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可随时调整轮胎气压。公路最大速度可达80km/h。
该车可水陆两用,水上靠车后单个喷水推进器推进,水上速度为9km/h。当通过浪高超过0.5m的水障碍时,可竖起通气管不让水流进入发动机内。此外,还有防沉装置,一旦车辆在水中损坏也不会很快下沉。
车体和炮塔装甲可防步兵武器、*和炮弹破片。在核、生、化环境中作战时车体和炮塔可迅速密闭,保证了车内有超压的新鲜空气。炮塔后部有6具烟幕弹发射器安装在专用支架上。在地面风速为2~5m/s时,一颗烟幕弹形成的烟幕宽为10~30m,高度为3~10m。烟幕持续时间为1min,施放距离为200~350m。
车内还装有灭火装置、伪装器材、生活保障装置、排水设备,还腾出位置用于放置3个饮料桶、10个口粮带、3件救生背心、10个行囊和车辆备用工具及附件。车前装有自救绞盘。
性能数据
型号            БТР-80
乘员+载员          2+8人
驱动形式          8×8
战斗全重          13600kg
单位功率          14.05kW/t
车长            7.650m
车宽            2.900m
车高            2.350m
车底距地高         0.47m
公路最大速度        80km/h
水上最大速度        9km/h
公路最大行程        600km
浮渡能力          有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45%
攀垂直墙高         0.5m
越壕宽           2m
最小转向半径        13m
发动机
 类型           4冲程8V水冷柴油机
 功率           191kW(260马力)
传动装置
 类型           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          5个,2~5档带同步器
分动箱           2速
转向装置类型        动力助力
悬挂装置类型        独立式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14.5mm/КПВТ/机*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ПКТ/机*/1挺
弹药基数
 机*弹          500发
 并列机*弹        2000发
炮塔驱动方式        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机*俯仰范围        -4°~+60°
烟幕弹发射器        6个
三防装置          有
灭火设备          有
电气系统电压        12V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 此贴被lssosman在2008-03-10 08:30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50(hare)存在感:-1(hare)人品:1(hare)
人品:1(tnhg)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1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描述:c-17GlobalMaster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描述:mig-21fishbed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5.C-17环球空中霸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C-17“环球空中霸”(GlobalMaster)是麦道公司(现并入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一种采用上单翼、四发、T形尾、带后卸货扳的新型运输机。机身长53米,机高16.8米,翼展503米,外形尺寸与C-141相当。最大起飞重量263吨,最大载荷为150吨。机上带75.8吨载荷时,C-17可从2320米长的跑道起飞,然后在915米长的简易跑道上着陆。该机性能先进,装备部队后在多次局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佳的作战能力。由于美军不再订购新的C-17,而外国客户的订购数量不足,C-17的生产线面临关闭的危险。波音公司正努力谋求更多国内外订单,以维持生产线的生存。
C-17采用大型运输机常规布局。机翼为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角25°,NASA翼梢小翼高2.90米。悬臂式T形尾翼。垂直安定面与机身连接处向前伸有小背鳍,嵌入式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分为两段。液压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可靠重力应急自由放下。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6轮。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主起落架旋转90°向里收入机身两侧整流罩内。可在铺设与未铺设的跑道上使用。起落架装有碳刹车装置。
C-17刚一出现就凭借先进性能,创造了许多世界航空记录。C-17运输机曾在1993~1994年在货运类别中22次创造了爬高和速度记录,这次又刷新了这两项记录并创造了11项新记录。2001年底,C-17在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创造了13项航空新记录。新记录有待美国国家航空协会鉴定确认。最近创造的记录是:·装载1000~40000千克有效载荷达到最大高度;·无有效载荷达到最大高度;·装载最大有效载荷飞到2000米;·无有效载荷、稳定持久平飞达到最大高度。
为了使C-17研制计划减少技术风险,麦道公司最大限度地利用经过论证或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如C-17沿用了DC-10飞机采用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和翼梢小翼技术;发动机是波音757飞机上用的PW2040的发展型;采用了MD-11、F-18和波音757/767飞机上使用的先进座舱;特别是在YC-15飞机上验证过的吹气襟翼技术、超临界翼型、反推力装置和平视显示仪等。

吹气襟翼是一种增升措施,把发动机喷气引向双缝襟翼,达到增加升力的效果,使飞机能进行大角度低速进场,在日常短距着陆时可以获得着陆速度。发动机排气流区的大范围襟翼用于起飞和着陆,使C-17飞机将C-5飞机的载重能力与C-130飞机的短距起落能力结合起来。

C-17空中不加油时,转场航程可达8700公里。C-17的动力装置为普惠公司的F-117-PW-100发动机(下图),就是波音757飞机用的PW2037的军用型,每台静推力185.5千牛。它与民用型发动机的差别是其反推力喷气流是向前上方喷出的,因此不会吹起地面的砂石与尘土。这是因为设计要求C-17能降落在场地条件很差,野战机场上往往遍布沙子、砾石。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C-17飞机的机组只需3个人,即正副驾驶员和货物装卸员。用人如此少,因为座舱采用先进数字式航空电子系统,包括4个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两个通用电气公司电子部的平显仪,集中显示各种信息,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负担。机上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汉尼韦尔公司的复式大气数据计算机。发动机以及飞行操纵数据也可由多功能显示器显示。导航通信可全频率调谐。任务和通信显示器具有频率和频道预先存储能力,它既可人工操纵又可使用预先编好程序的磁带来改变正在进行的飞行计划而不干扰导航系统。采用特里达因公司的操纵警告系统,主警告器可自动提供主系统的监控,并可在显示屏上显示可见监控信号,还可在机内通话系统中发出声响或语音信号。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另外装有德尔科电子公司的航空电子设备,包括任务计算机和电子操纵系统;汉密尔顿标准公司的飞机和发动机数据管理系统计算机;汉尼韦尔公司的自动测试设备和辅助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特列丰尼克公司的无线电管理系统。除了正常的飞行信息外,显示系统还可提供飞机各系统的状态、必要的应急程序和常规的检查项目表等。下图为C-17座舱,注意两个平显。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C-17的主起落架有22个轮子。该机最窄可在18.3米宽的跑道上起落,能在90×132米的停机坪上运动,在27.5米宽的跑道上就可以完成180`的转弯。

C-17容战略和战术空运能力于一身。在货舱设计上,尽管C-l7外形尺寸和C-141差不多。但其货舱尺寸却与外形尺寸比C-17大的C-5“银河”相当。按能在货舱中两排布置6辆卡车的要求,货舱宽度为5.48米,长26.82米,高3.76米。吉普车可3辆并列,也可装运3架AH-64攻击直升机。各种被空运的车辆可直接开入舱内。机舱中心线和机舱两壁可装折叠式座椅。空投能力包括空投27215~49895千克货物,或空降102名伞兵。为了装载陆军最重的装备——55吨重的M1主战坦克,货舱地板由铝合金纵梁加强,达到了60吨的最高承载能力。有消息说,陆军最新的62吨的M1A2型主战坦克也可顺利承载。地板上布置了系留环、导轨、滚珠、滚棒系统等设施,这些设施延伸到可在飞行中放下的货桥上,货桥上有货物降落伞拽出装置。每个系留环可承受11340公斤拉力。机尾装货平台可承重18150千克。机身尾部两侧各有一跳伞舱门。尾部机身顶上和机翼前的机身顶上分别有两个水上降落应急出口。下图为英国皇家空军的C-17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其装载一架卡车的情景,可见C-17内部的宽敞。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C-17可实现大型装备超低空伞降功能。C-17全机乘员3名:2名驾驶员,1名货载员负责装货与卸货。当该机运送兵员时,可在货舱的每一侧布置27个可折叠式座椅,机身中部还可安排48个座椅。共计10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执行救护任务时,C-17可装载48副担架及医务人员。在C-17的货舱里,美国陆军的装甲车可以装两列,吉普车可以并排装三列。C-17还是唯一能空投大型火力装备的飞机,如陆军的新型步兵战车,一次装3辆。

C-17能把目前只有C-5才能承担的大型装备的空运能力,和只有C-130才具备的短距跑道起落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据介绍目前世界上能起落C-5这样的大型运输机的机场只有850个,而能使用C-17的机场有上万个,这将大大加强空中部署的机动性。

麦道公司曾作过一次分析,美国为了把两个师运到外国某作战地点,目前需要C-141运输机飞497架次,先运到条件较好的后方机场,然后再用 C-130运输机飞1177架次,转运到前沿机场。而同样的任务,如果使用C-17,则只需要260架次,不需转运。由于能空中加油,因此也不要中途着陆。

综上所述,C-17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新一代军用运输机,与任何一种新的飞机一样,C-17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第一架飞机比预定计划晚了四个月,这主要是由于电传操纵的计算机软件发展遇到了困难。随后飞机又超重,迫使空军将其航程从9110公里减少到8704公里。国会又一再削减经费,1991年最后由国防部部长拍板的订货数从原来的210架减少为120架。

几经波折C-17原型机(编号T-1,87-0025)终于在1991年9月15日首飞。第一架生产型飞机也于1992年5月18日上天。随着试飞结束,将转入批生产,麦道公司计划每年至少生产12架C-17。93年2月5日,美国中军宣布给C-17冠以“环球空中霸王III”的名字,这是因为在40年代未,道格拉斯公司生产了C-74(环球空中霸王I)与C-124(环球空中霸王II)。美国空运司令部前司令汉斯福特·约翰逊将军在国会军事委员会上说,如果1991年海湾战争时空军已装备了C-17的话,则可以提高20%~35%的运送装备与士兵到战场的速度。由此可见,虽然前苏联已经解体,克林顿又锐意削减军费,C-17计划仍旧得以保存是有其理由的。

近年来,C-17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次飞行,是将在前南飞机失事而丧生的前美国贸易部部长布朗的遗骸运回本土。

2001年6月28日,波音公司向英国*交付了首批四架中的两架C-17。英国是首家C-17外国客户。英国并非购买C-17,而是采用租用方式,租期7年。合同明确规定不论任何原因,如果英国损失了C-17,必需按合同对波音公司进行赔偿。这一方式也是以往军用采购中所罕见的。C-17将布置在英国最大的作战基地布莱兹诺顿。该基地建造了能容纳5架C-17飞机的巨大机库。作为与波音和美国空军签定合同的一部分,英军第一批四名飞行员和四名装卸长从年初开始,在俄克拉何马州的阿尔特斯空军基地进行模拟和作战飞行培训。

目前潜在的客户还包括日本和沙特。分析家称如果日本改动宪法,开始执行各种国外的军事任务,可能采购C-17。沙特阿拉伯作为传统的美国武器进口国,也可能青睐C-17。
2002年初,美国与波音公司接近达成60架C-17S运输机合同。但因为美军对空军运输机的商业化运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合同暂停签署。原合同总值估计在90亿美元以上,计划年产15架C-17S,最终使空军的现役运输机达到180架。下一批交付的C-17S将略有改进,包括改进副油箱、最新的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装置和气象雷达等。对于商业化运作的考虑,空军正与波音公司研究是否可能生产运营10架BC-17X型商用运输机,平时作为商用,战时可立即征调入现役部队。

2002年6月美国空军开始计划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两个空军基地部署C-17,各布置8架,以加强太平洋空军的新型空运能力。以太平洋为基地的C-17运输机能根据战略空运需要,在24小时之内赶往太平洋的任何地区。司令部认为部署需要大约4到4.25亿美元,同时需要增加两个基地的人员。今年审查之后将决定需要的资金和人员,资金在2004财年到2007财年到位,飞机最早在2006财年交付。
2002年8月,波音公司获得国防部总额达97亿美元的订货合同,用于生产60架C-17运输机,在2008年以前交付。由于美国民用航空业境况不佳,订货数量急剧减少,波音的商用航空业务也受到了极大影响。911事件以来,该公司的产量削减了一半。波音已向大约3万名工作人员发出了解雇通知单,因此波音一直急于得到这份合同。同时汉密尔顿·桑得斯特兰德公司从波音公司获得一项总额9000万美元的合同,为新生产的C-17提供飞行系统,将提供电源系统、冲压空气涡轮应急动力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燃油流量表以及飞机/推进数据管理计算机。此外,该公司还制造该机的主燃油泵。

2003年1月美空军加快实施为C-17运输机安装新型*防御系统的项目,为12架C-17安装诺·格公司大型运输机红外干扰(LAIRCM)系统。原计划于2006年完成,目前已经提前到2004年3月完成。C-17已经装有用于对抗红外制导*的AN/ALE-47干扰系统,得到LAIRCM后将更加安全可靠。诺·格公司将确保大型运输机红外干扰(LAIRCM)系统与ALE-47兼容,并能与之联合使用。ALE-47系统由BAE系统公司制造,它可以利用可编程的诱饵对抗所有的红外和雷达制导*威胁。计划还将在79架C-17和C-130上安装该系统。最后美国900多架空中机动指挥飞机也将安装大型运输机红外干扰(LAIRCM)系统。首架安装LAIRCM系统的C-17运输机将在今年夏天推出,全部完成将在2004年3月。合同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价值1840万美元将给予波音公司。合同的第二部分价值720万美元,将授予诺·格公司。诺·格公司将负责尽快为C-17运输机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红外干扰能力。LAIRCM项目不包括商业应用,美国将采用其他方法保护商用客机免遭例如以色列客机所遭受的攻击。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2004年1月,美军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空军将军迈尔斯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中国。C-17也再次飞抵北京。
2004年6月,美国空军和波音公司表示正在努力推进BC-17民用运输机计划。波音公司官员估计,大型设备、飞机发动机和钻井机械之类的运输市场对C-17的需求量将达到20到30架。BC-17X计划始于2000年12月,但由于当时缺乏客户,再加上"9·11"事件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一度造成该计划踌躇不前。该计划将减少军用型C-17的采购成本,从而使空军可采购更多的C-17飞机。空军正在论证对C-17飞机的需求,目前已经订购了180架C-17,估计论证结果将增加采购量。

波音目前已交付了120架C-17飞机,估计到2008年按合同交付剩余的60架。熟悉该计划的人员称,BC-17X计划将有助于空军将老型号的C-17卖给客户,继而采购更多即将从波音下线的新型C-17飞机。目前已有几家航空公司,如长青国际航空公司、联邦快递航空公司表示考虑购买C-17作为它们的货机,另外也有公司表示这种型号飞机不适用于它们的业务。业内人士评论,BC-17X将要面对安-124和波音747-400货机的竞争局面,如果没有足够的*补贴是否可行值得怀疑。

近期美军提出了使用运输机投放*等先进制导武器的设想,能够部分替代战略轰炸机、潜艇等*平台的作用。2004年12月,美空军和波音公司官员说,C-17军用运输机作为美国军事空运能力、特别是在战争期间空运能力的一项重大进步正在证明其自身的价值。美国空军航空系统中心C-17项目主任简·沃夫波克上校说,C-17已经证明了作战关键装备的远距离“直接递送概念”(或称为一站式递送),它综合了战术运输机和战略运输机的优势,是一种独特的运输机。它可以装载大量货物从美洲大陆直接递送到某个非常小的未铺设的简易机场起降。波音公司声称,C-17设计的跑道起飞与降落距离只有3000英尺(914米),试验中这种飞机在简易机场上的起飞与降落距离还不到1400英尺(427米)。一架C-17直接递送的货物量需要2架C-141和4架C-130运输机来运输,而且还需要在中转机场从一架飞机转到另一架飞机上。C-17同C-141的尺寸相当,但是前者运送的货物是后者的两倍,而C-17可以起降的机场是C-5可起降机场数量的近3倍。此外,C-17还可以在地面或空中快速地转换货舱空间以便执行不同的运输任务,其设计可以装载的货物重量达到170000磅(77189千克)。沃夫波克说,C-17几乎可以运送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中100%的物资,而且可以运送目前伊拉克冲突中需要的50%的物资。根据合同,波音公司将为美国空军生产180架C-17,而且还将向英国皇家空军租赁4架飞机。目前波音公司正在根据96亿美元的生产合同制造从第121架到180架飞机。美国空军在1993年接受了第一架C-17,而在几天以前接收了它的第127架飞机。据波音公司称,到目前为止,C-17机队已经累计飞行750000小时。除了生产合同,波音公司还握有一个C-17机队作战使用的支持合同,这个合同于今年开始实施,如果这个合同延长到预计的8年期,则该合同的总价值达到49亿美元。该支持合同的伙伴包括美国空军、波音公司和700家以上的供应商。
2007年12月,美国会立法者允许国防部与北约联盟国家签署购买波音C-17军用运输机的多国谅解备忘录,但强调这些国家必须将C-17用于执行联盟任务。包括美国、意大利、荷兰在内的15个北约国家于2006年签署合同意向书,计划购买波音C-17弥补北约联盟战略空运能力的不足。并在意向书中声明,15国使用这些运输机时必须出于国家需要,或者执行北约行动,或者执行欧盟和联合国等其它国际任务,如人道主义空运和灾难救助等。然而美国国会尽管同意这些国家购买C-17,但强调必须用于北约任务。从上月起伙伴国就开始等待签署谅解备忘录。相关*将在明年四月份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北约峰会上签署正式合同。即将在本月正式批准的2008财年授权法案中,美国会已同意将现有的一架美国空军的C-17转让给北约伙伴国。波音公司初步估算,售给北约伙伴国的C-17飞机成本约每架2.5亿美元。据北约联盟国估计,至少需要8架C-17才能弥补空运能力的不足。

2008年1月,波音公司表示从美国空军获得继续升级C-17项目的合同,但这块“蛋糕”没有满足波音这个航宇巨头的“胃口”,波音公司想要的是订购更多的C-17飞机。美国防部于2007年12月28日宣布,波音公司已获得空军授予的价值13亿美元、为期5年的C-17升级项目合同,该项目是C-17生产能力增强/性能改进(Producibility Enhancement/Performance Improvement,PE/PI)项目中第三笔巨额资金项目。号称为PE/PI(即peppy)的项目,主要是为空军驾驶员及其机组人员开发响应实战体验的新技术。波音公司负责C-17项目的发言人Rick Sanford表示,公司很高兴能继续从事C-17的改进工作,自从1995年以来,公司一直进行现役C-17的改进。从1995年至今,C-17 PE/PI项目已花费约20亿美元,进行了许多方面的升级,其中包括改善飞行机组人员的保护措施以免遭受轻武器的攻击、改进用于夜间飞行和红外区飞行的作战照明设备,以及安装现在普遍使用的大飞机红外对抗(LAIRCM)系统。目前的情况是波音希望空军订购更多的C-17,否则将要关闭其生产线,而空军也多次呼吁需要更多的C-17战略机,但国防部和国会在最近几年的年度预算申请中一直不支持空军采购更多的C-17。另外对C-17更不利的一个情况是C-5运输机的换发项目。目前波音公司已两次告诫其C-17零件供应商,北约组织和外国用户暂订的C-17订单维持不了多久生产线。2007年夏季,波音公司还利用自己的资金维持C-17生产线,坚信今后能获得更多的美国订货。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50.29米
机长53.04米
机高16.79米
机翼面积353.0平方米
前缘后掠角 25度
货舱26.82米×5.49米×4.11米(长×宽×高)
容积592立方米

使用空重125645千克
最大载重77292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65352千克

巡航速度M0.77(高度8535米)
低空巡航速度648千米/小时
海平面空投速度 213~463千米/小时
进场速度213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3715米
起飞场长2286米
着陆场长915米(使用反推力装置)
航程4630千米

6.mig-21战斗机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下图为原型机E5),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莫斯科土希诺机场的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

点击查看:米格-21越战文章 | 米格-21最新改进型号 | 伊拉克米格-21叛逃记

米格-21是根据朝鲜战争中喷气战斗机空战经验研制的,要求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火力强。其中高空高速性能被摆在了首要位置。米格-21的第一种型别就是一种火力较强,但航程和电子设备功能极为有限的昼间战斗机,在地面指挥所引导下完成对敌机的拦截任务。后来经过了多次改进,重点都在加大飞机航程、增强武器威力和改进执行其它任务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

米格-21是一种设计较好的战斗机,被大量使用,总生产量在5000架以上。在生产的高峰期,仅前苏联国内就有5条以上生产线。另外,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及印度还各有一条。米格-21在60年代曾是前苏军的主力机种,最多时装备了2500架以上。70年代以来,逐渐被米格-23等机种所取代。到80年代中,前苏军仍使用着780架左右,多数是后期的新改型,其中包括60架侦察型。米格-21还被前苏联大量销往国外,至少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军装备了这种飞机。其中中国也大量生产了仿制型号歼-7,至今仍在改进生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中的米格-21已退役。
在米格-21的研制初期制成了两种原型机,一为三角翼型,另一为60°后掠翼型,两者除机翼不同外,其它部分设计相似。后掠翼型编号为E-2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它为“面板”(Faceplate)。两种型别对比试飞后选中了三角翼型,并由此发展成一系列改型。

米格-21是一种设计紧凑、气动外形良好的轻型单座战斗机。采用三角形机翼、后掠尾翼、细长机身、机头进气道、多激波进气锥。各种改型除机身有些变化和垂尾加大外,其它地方基本上保持了原来布局。下面介绍的是МФ型的设计特点。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mig-21e5早期型号
机翼为切尖三角形悬臂式中单翼,下反角2°,前缘后掠角57°。对称翼型,翼根处相对厚度5%,翼梢处4.2%。展弦比2.22,尖削比12.5,安装角0°,翼根弦长5.97米,翼尖弦长0.46米。襟翼面积2×0.92米2,轴补偿副翼面积2×0.59米2。在翼根前缘前方机身上的每一侧都装有小的尖形整流罩。在每侧机翼上方靠近翼梢处装有附面层板。全金属结构,有两个主梁和一个辅梁。由液压助力器操纵副翼,装液压作动的大型“吹气”平板后缘襟翼。下图为最早服役的米格-21F系列。
机身截面形状近似于圆形,最大直径为1.24米(不包括座舱)。半硬壳式结构。冲压式机头进气道,进气口直径0.87米。通过机头上部向前打开的舱门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维修,在沿机身从座舱延伸到垂直安定面的大型背鳍内装有操纵杆、电子设备、单口加油口盖和燃油箱。靠近机翼前缘处的机身下部两侧各有一块减速板,还有一块减速板设在腹鳍的前边,三块减速板均由液压操纵。

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尾翼。全部翼面都有大后掠角。液压助力全动式平尾,1/4弦线后掠角55°。相对厚度6%。平尾前缘最大上偏+7.5°,下偏-16.5°,面积7.9米2。平尾翼梢有配重块。操纵系统有力臂调节器,可根据不同的高度与空速调节传动比,尾翼配平开关设在驾驶杆上,无配平调整片。垂尾1/4弦线后掠角60°27′,面积5.32米2,平均气动弦长3.14米,相对厚度4.4%。方向舵面积为1米2,偏角±25°,腹部有大型单片式腹鳍。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液压收放,全为单轮。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主起落架收上时转87°后收入机身。主起落架机轮尺寸为800×300毫米,胎压7.8×105帕(8千克/厘米2)。前轮尺寸为500×180毫米,胎压6.9×105帕(7千克/厘米2)。三个机轮均有冷气刹车装置,对主轮差动刹车可实现地面转弯。减速伞装于垂尾根部舱内。起落架有冷气应急放下装置,前起落架还有应急拉索放下机构。

动力装置为一台P-13-300涡轮喷气发动机(英文编号R-13,下图),最大推力为50.01千牛(5100千克),加力推力64.72千牛(6600千克)。进气锥自动无级调节。机头两侧有辅助进气门,座舱后机身两侧有防喘振放气门。燃油系统包括6个机身油箱和4个机翼整体油箱(两前两后),机体内部装油2600升。另外,机翼下可带两个490升副油箱,机身下可挂一个490升或800升副油箱。主起落架舱门后的机身两侧可带固体起飞助推火箭。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单座座舱,舱盖向右打开,采用零-零*射座椅。弹射座椅顶上有弹簧加载柄,可保证只有在面帘关闭以后座椅才能弹射。舱盖顶部有一块反射式后视镜。风挡正面有平面防弹玻璃,座舱前后均有防弹钢板。座舱有增压空调设备。

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即液压收放系统和液压助力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柱塞式液压泵供压,工作压力205.9×105帕(210千克/厘米2)。液压收放系统用于操纵进气锥和辅助进气门,收放襟翼、起落架和减速板,调节发动机尾喷管及操纵平尾。液压助力系统则用于操纵平尾和副翼。液压系统有应急电动泵,以电池为能源。平尾还有应急电动和人力操纵装置。在俯仰和滚转方向上有自动增稳。两套独立的冷气系统。主冷气系统用于机轮刹车、座舱气密、减速伞的抛放等。应急冷气系统则用于应急放下起落架和主轮应急刹车。冷气系统由地面充压的冷气瓶供应,压力107.9~127.5×155帕(110~130千克/厘米2)。

主要机载设备包括机头进气锥内装一部РП-21MA雷达,搜索方位角±30°俯仰角±12°,搜索距离20千米。装有PCИУ-5超短波电台,APK-10无线电罗盘,COД-57M应答机,PB-УM无线电高度表,MPП-56П信标接收机,CP30-2敌我识别系统,CПO-10护尾器。陀螺仪瞄准器可在2.75g时保持精度,自动测距的结果可输入瞄准器中。米格-21的机身相对较小,加上机头进气的布局,使得电子设备的布置较为困难,带来了一些维护使用上的问题。例如在座舱前方的电子设备舱内,各种设备由上而下布置,要修理下面的设备,必须先拆除上面的设备。这使得上述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时间大大延长,降低了飞机的完备率,直接影响部队的作战能力。

总体来看,米格-21机身下装一门23毫米的ГШ-23双管机炮(下图),备弹200发。翼下有4个挂架,可带4枚K-13A“环礁”红外制导空空*和“先进环礁”雷达制导空空*,也可带火箭发射巢、C-24空地火箭、250或500千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米格-21Ф左右机翼下各有2个吊架,可挂空对空*、*发射器、*和空对地*。挂架可挂2枚K13A“环礁”空对空*;或2个УВ-16-57*发射器,每个装载16枚57mm口径的航空*;或2颗250kg或500kg*。米格-21С战斗机的左右机翼下各增加1个辅助挂架,最大载弹量达到1000kg。可以挂2~4枚Р-3С和Р-3Р空对空*;或2~4个С-5*的发射器;或2枚500kg或4枚250kg的通用*,或口径更小的*。米格-21БИС战斗机的武器装备与米格-21С战斗机一样,只是用Р-60红外型空对空*取代了Р-3С红外型*。米格-21-93的外挂武器如下:6枚Р-60(AA-10)或4枚Р-73(AA-11)近距格斗空对空*;或者2枚Р-27Р(AA-10)半主动雷达制导的*或4枚РВВ-АЕ(AA-12)主动雷达制导的*;或2枚КАБ-500КР电视制导*;或1枚Х-31А(AS-17)反舰*或Х-31П高速反辐射*;或2枚Х-25МП(AS-12)反辐射*;或者各种*、空地*。

Р-3(北约代号AA-2)系列红外制导近距空空*是米格-21最为重要的空战武器,这一组合曾取得击落多架美军战斗机、轰炸机的战果。该弹是苏联在对1959年获得的美国“响尾蛇”AIM-9B空空*(1958年首次用于空战)的残骸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并大量装备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一种红外型空空*。e而这一残骸是由中国提供的,具体经过请参阅歼-5页面。研制单位是由伊凡·托罗波夫(1961年由安德烈·利亚平)领导的第134试验设计局,即现在的“三角旗”(Вымпел)机械制造设计局的前身,在1966~1968年苏联军工设计局体制再次调整时改为现名。该弹第一个型号于1960年投入生产,1961年进入苏联前线战术空军服役。该*的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13(K-13)和Изд.310(Izd.310),空军使用代号为Р-3(R-3)。1961年7月9日,携带К-13空空*系统的米格-21战斗机首次在土希诺空军机场举行的航空节飞行表演中露面。随后,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的编号和命名为AA-2“环礁”(Atoll)。

该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与美国的AIM-9B“响尾蛇”空空*相似,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5个舱段组成。第1舱为被动式红外导引头舱,内装反射式光学系统、圆形玻璃片调制盘、硫化铅目标热辐射接收器、三自由度陀螺目标位标器等,只能在昼间、晴天和偏离太阳角度大小20°的条件下工作,位标器最大偏转角±28°,制导时间21s。第2舱为舱机和能源系统舱,内装双控制通道舱机、驱动舱面偏转和涡轮发电机的燃气发生器、供给*单相交流电的电磁感应涡轮发电机。第3舱为战斗部舱,内装黑索近、梯恩梯和铝粉混合*,壳体爆炸形成的破片数量超过1000块,破片飞散角10°~16°,有效杀伤半径9~10m。第4舱为红外近炸引信舱,内装敏感目标热辐射的光电组件、热敏化学电池和保险执行机构(与触发引信共用),重量为3kg,只能在距目标距离9m以内、相对速度150~800m/s、交会角0°~30°的条件下工作。触发引信共有4个由钢制切刀和绕在切刀上的绝缘导线组成的信触发器,分别装在*的4片控制舵面后缘,*命中目标时该导线被切断,保险执行机构接通引爆电路,电*引爆战斗部。第5舱为火箭发动机舱,内装带八角星形内孔的单根圆柱形药柱,其端面和外表面有包覆层,重量36kg,燃烧时间超过1.7s,总冲量38kNs。4片稳定弹翼固定在第五舱后部外表面,与4片控制舵面串列配置。

该弹后来逐渐被更为先进的Р-60(AA-10)空空*所替代。

米格-21改进改型
米格-21(E-5) 原型机,1955年首次试飞,参加了1956年前苏联航空节的表演。至少制造了30架以上。动力装置为一台P-11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千克),加力推力50.01千牛(5100千克)。机身两侧下方各装一门30毫米HP-30机炮。弹射座椅为带离式。机内装燃油1550升。

米格-21Φ 第一种批生产型,是一种短距白天型截击机,动力装置为P-11Φ-300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增加到56.39千牛(5750千克)。两侧翼下挂架可各带一枚K-13“环礁”红外制导空空*(北约编号“AA-2”),也可各带一个УБ-16-57火箭发射巢(下图,内装16枚57毫米*)。为保证空空*的使用,飞机增装了雷达测距器和其它电子设备。内部燃油增至1950升,为了减轻重量和提供内部空间,拆掉了左侧机炮,但保留了机炮整流罩。垂尾较原型略加大。空速管在机头下部,在地面停机时可向上折起,以保证安全。这种型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进行了仿制。米格-21Φ有一种基本与Φ型相似的改型,其垂尾加大,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机身下可挂ГП-9机炮舱,内装一门23毫米的ГШ-23双管机炮。下图为K-13的改进型号,上面两枚采用了改进的红外制导头,下面两枚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据称两种制导方式的*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提高在敌机进行干扰的情况下的命中率。
米格-21ПФ 第二种批生产型,增强了全天候截击能力,1961年在莫斯科土希诺机场首次公开展出。飞机机头加粗,机头进气道直径从Φ型的690毫米增至910毫米。进气道中央锥体加大,内装РП-21雷达,换下了原来的测距器。空速管移至进气道上方。改用敞开式弹射座椅。飞机可带2~4枚空空*,去掉了机炮和机炮整流罩,从而使前减速板设计简化。主起落架机轮加大,起落架舱盖也相应加大。机身背鳍加宽,以增装燃油。发动机为P-11Φ2-300,加力推力58.35千牛(5950千克),内部装油2410升。后期生产的可带起飞助推火箭。
米格-21ПФ/СПС有的也称米格-21ПФС.1967年出现,与ПФ型相似,加大了垂尾面积,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采用吹气襟翼,襟翼面积加大,但放下时不后退,着陆速度降低了40千米/小时。下图为越南在越战时期使用过的米格-21ПФ。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米格-21ФЛ 米格-21ПФ系列的出口型,印度进行了仿制,与后期的ПФ型相似,但不带起飞助推火箭,垂尾加大,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装一台改进的P-11Ф2-300发动机,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千克),加力推力60.51千牛(6170千克)。机身下可挂ГП-9机炮舱,内装一门23毫米ГШ-23双管机炮。

米格-21ПФМ ПФ/СПС的改型,垂尾更大。采用PП21-M雷达,截获距离13千米。据说这种雷达在高度920米以下,受地面杂波影响不能正常工作。低空最大速度1100千米/小时。这种型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进行了仿制。
米格-21ПФМА 多用途型,装图曼斯基设计局的P-11-300涡喷发动机,推力为38.28千牛(3903千克),加力推力为60.84千牛(6204千克)。背鳍加大,内装燃油箱。改进了雷达系统。翼下挂架增至4个,可挂雷达制导的“先进环礁”空空*和K-13A“环礁”空空*,也可挂各种对地攻击武器和外挂物。除携带标准的机身下副油箱外,还可携带两个机翼下副油箱。在机头左侧的小船形整流罩内装有飞行迎角传感器。采用零-零*射座椅。后期生产的此型飞机机身下内装一门ГШ-23双管机炮。
米格-21P 基本上与米格-21ПФМА相似,但去掉了机身下的内装机炮,改装3台侦察用照相机,设在一扇紧挨着前起落架支柱后侧并从机身下突起的舱门内,该舱门向右侧开启。埃及空军使用该型飞机。还有一种米格-21P是由米格-21ПФМА改装而成的战术侦察机。机身下中心线挂架上带有侦察设备舱,内装前视和侧视照相机或电子情报传感器。在背鳍的中部装有干扰天线。翼梢整流罩内可装雷达告警接收机。

米格-21MФ 多用途型,基本上与米格-21ПФМА相似,但背鳍加大。改装图曼斯基设计局的P-13-300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64.72千牛(6600千克)。机翼翼根前每一个辅助吸气门下设有外来物挡板。1969年开始装备前苏军。印度进行了仿制。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米格-21БИС 1976年以后出现的第三代多用途空战/对地攻击型,采用图曼斯基设计局的P-25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69.62千牛(7100千克)。结构和电子设备都有改进,背鳍比米格-21MФ更宽更高。7个内部自封式油箱最大载油量2900升,高空最大速度增至M2.2,带4枚*和一门ГШ-23双管机炮。

米格-21БИС改进型 电子设备有改善,在机头下和垂直安定面梢部装有“快舱”仪表着陆系统天线。据报道,空重为6000千克,不带外挂起飞重量8500千克。当重量为6800千克(余油50%,带有两枚“环礁”*)时爬升率为295米/秒。外侧挂点可携带两枚雷达制导“环礁”*,内侧挂点可带两枚“蚜虫”*。从1980年起印度也开始生产这种型号。

米格-21УТИ 双座教练型,早期的型号基本类似于米格-21Ф型,但具有串列式双座舱,两个座舱盖都向右侧开启。主起落架机轮加大,不带机炮。

米格-21УС 米格-21ПФ型的双座教练型,垂尾加大,减速伞舱移至方向舵下边。背鳍加高,没有背鳍整流罩。机翼上有吹气襟翼及供后座教练员使用的可收放潜望镜。最大内部燃油量2400升。

米格-21УМ 米格-21МФ型的双座教练型,发动机为P-13-300涡喷发动机,翼下设有4个挂架。

米格-21多次参加过实际战斗,其中主要的是1967年~1972年的越南战争,1967年、1973年和1982年的3次阿以战争,1971年的印巴冲突,两伊战争以及安格拉和阿曼富汗的军事行动等。

在越南战争期间,米格-21战斗机表现出优越的战斗性能。美国人也承认,米格-21“是1种性能不错的截击机,除了美国那几种最先进的战斗机外,它完全能够与美国所有战斗机相对抗,即使美国最高级的战斗机也不能对米格-21等闲视之。”在空战中米格-21击落和击伤美机45架以上;而自己被美国的F-4战斗机击落66架,被B-52轰炸机的射击员击落2架,总共损失68架。

1、1966年4月25日,米格-21战斗机在越南第1次参加空战,26日1架米格-21在攻击1架EB-66飞机时被担任掩护的F-4C战斗机用“响尾蛇”*击落;

2、1966年9月~12月,美国突击越南地面目标的战斗机有192架次受到米格战斗机(包括米格-17/-19/-21等3种战斗机)的攻击,其中的107架次(占55.73%)被迫提前投弹;

3、1967年上半年的空战中,包括有9架米格-21战斗机被击落,而美机损失11架;

4、1967年6月~8月,米格-21击落了6架美机,而自己损失24架;

5、1967年8月以后,米格-21战斗机采用了1种“打了就跑”的新战术,使得空战的形势大为改变。米格-21战斗机从福田或嘉林机场双机编队起飞,起飞后一直在低空飞行,使自己保持在F-4的雷达无法发现自己的地面杂波之中,直到飞到返航的美国飞机的正侧方时才离开低空。米格飞机一旦处在美国飞机编队的后方,立即加力爬升到高于美机的有利高度。然后在地面指挥引导下以M数大于1的速度向美机俯冲,发射“环礁”空对空*。随后跃升到高空或穿过美机的编队。在一次进入攻击之后,立即退出战斗,返回机场。从1967年8月~1968年2月底,米格-21战斗机击落18架美机,而自己仅被击落5架;

6、1972年2月~7月,米格-21战斗机损失24架,而美机损失18架。而在7、8两个月中,双方空战的损失比为1:1。

7、在1972年12月的“后卫”Ⅱ战役中,米格-21战斗机击落2架美机。

米格-21-93(Mig-21-93)是米格-21的改进型,增强了航电设备、武器系统和多功能大功率雷达。该机型装备的Kopyo多功能大功率雷达属于关键性更新,安装于机头和机身,对空对地能力显赫。另外米格-21-93装备有R-77空对空*(RVV-AE,即AA-12(北约编号)“蝮蛇”中距空对空*的出口型),Kh-29T电视制导空对地*和Kh-31/P2空对地反雷达*,是中国外销型战斗机“枭龙”(FC-1)的竞争对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mig-21-93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外形尺寸

翼展         7.15米
机长         15.4米
机高         4.13米
机翼面积       23米2
机翼前缘后掠角    57°
机翼展弦比      2.22
机翼机对厚度     5%
主轮距        2.79米
前主轮距       4.71米
重量及载荷
使用空重
     A        5700千克
     B        5900千克
     C        605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A        7800千克
     B        8250千克
     C        83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A        9100千克
     B        9600千克
     C        9680千克
机内燃油
     A        1880千克
     B        2030千克
     C        2290千克
作战翼载
     A        2.85千牛/米2(291千克/米2)
     B        3.03千牛/米2(309千克/米2)
     C        3.07千牛/米2(313千克/米2)
作战推重比
     A        0.89
     B        0.90
     C        1.04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
     A        M2.05
     B        M2.10
     C        M2.20
实用升限
     A        19500米
     B(挂两枚*)  17500米
     C        17500米
最大爬升率
     C        225米/秒
航程(机内燃油)
     A、B      1050千米
     C        1120千米
作战半径      270千米
续航时间
     A        1小时52分
     B、C      1小时40分
水平加速度(高度5000米,B、C)   6米/秒2
最小盘旋半径(高度5000米)
     A        1500米
     B        1400米
     C        1320米
着陆速度       27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8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A        800~1000米
     B        950米
限制过载       7g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50(hare)存在感:3(hare)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2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描述:ʽϵзɻ,ӦAV-8B
图片: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7.鹞/海鹞系列战机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1957年,英国原霍克飞机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后来分别并入霍克·西德利公司和罗耳斯·罗伊斯公司,霍克·西德利公司随后又并入英国航宇公司)在法国工程师克尔·威布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研制P.1127垂直-短距起落攻击机,这一计划后来得到英国*的支持。1960年6月,英国*与公司签订了试验原型机的研制合同,共研制6架原型机,都以一台“飞马”推力转向涡扇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第一架P.1127原型机于1959年开始制造,1960年10月开始系留悬停试验,随后又进行了自由悬停和常规试飞。第二架原型机装推力60千牛(6120公斤)的“飞马”发动机,于1961年9月首次完成悬停到向前飞行的过渡飞行试验。同年11月失事坠毁。最后一架P.1127于1964年2月参加试飞。

1962年年中,英、美和德国3国共同订购了9架P.1127的发展型——鉴定试用型“茶隼”,用于三国联合进行作战条件下的鉴定试验。“茶隼”装1台推力为67.6千牛(6895公斤)的“飞马”5发动机,作战半径72公里。1964年10月三国成立联合鉴定中队,从1965年4月至11月,用9架飞机进行了7个月的飞行试验,共飞了2000个起落。

1965年春,英*又单独与公司签订合同,研制6架进一步发展型。1967年,这种发展型定名为“鹞”。这是一种完整的垂直-短距起落的武器系统。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8月底首次试飞。“鹞”的外形虽与P.1127和“茶隼”十分相似,但实际上95%是重新设计的,采用了推力为84.5千牛(8620公斤)的“飞马”101发动机,各系统完全作了修改,还有若干较重要的气动外形变化,最明显的是在进气口、机翼平面形状、头锥、尾锥、背鳍和减速板等方面。

“鹞”是一种主要为低空对地攻击使用而设计的亚音速单座垂直-短距起落攻击机。它实现垂直-短距起落的基本原理在于采用一台4个可旋转喷口的“飞马”涡扇发动机来提供起落时所需的升力以及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的推力。两对喷口对称于飞机重心,分置机身两侧,通过喷口操纵系统的操纵杆和发动机油门杆,实现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改变推力的大小和方向)。机头、机身和翼梢装有从发动机引气的喷气反作用操纵系统,用以控制垂直、短距起落或悬停时的飞行姿态,在正常飞行中也可用以改善失速时的操纵性。“鹞”的推重比较大,在使用试验中发现,若在前飞中使用推力转向,可使飞机具有独特的中、低空机动性和空战能力。因此,除主要用作直接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外,也可用于局部防空。
1959年鹞开始进行原型机制造,1960年第一架原型制造完成出厂。问世30年来,鹞可分为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对地攻击型,包括鹞GR MK1、GR MK1A和GR MK3,1969年4月开始装备空军。第二个系列是双座教练型,包括鹞T MK2、T MK2A、T MK4、T MK4A和T MK8N等型号,1970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第三个系列是海军型和出口型,包括鹞MK50、GR MK5、MK52、MK54、MK55、MK60以及海鹞FRS MK1和FRS MK2等。

“鹞”GR.Mk1, 1A和3系为英国空军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1967年12月底首次试飞,1969年4月进入部队服役。从1969年到1987年,共有118架该型飞机交付英国皇家空军。自1988年起,一些早期交付的飞机开始退役。1989年,英国*在“鹞”GR.Mk5交付后,将多余的老式“鹞”飞机转交给了津巴布韦。“鹞”GR.Mk1最初装静推力84.3千牛(8600公斤)的“飞马”101发动机,后来换装静推力88.9千牛(9070公斤)的“飞马”102发动机,代号改为GR.Mk1A。现役的“鹞”是装“飞马”103发动机(最大静推力95.6千牛,合9750公斤)的GR.Mk3型,英国空军1976年订购了12架,1977年又订购了24架。1978年初,装有气垫增升装置(CADS)和翼根前缘边条(LERX)的“鹞”GR.Mk3开始试飞。气垫增升装置是在机身下由机炮舱和横向垂直边条构成匣形增升装置,搜集从地面反射回来的发动机排气流以增加升力,两炮舱前的横向边条也防止废气再入进气道。

其中提供给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型号有:鹞MK50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战斗机,美军编号为AV-8A,1971年开始交付,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毕。GR MK5是MK50的改进型,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为AV-8B。下图为鹞GR3。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鹞”T.Mk2, 2A, 4, 4A, 6, 4N和8N是双座教练型。保留了单座型的设备和武器,有相同的作战能力。与单座型的主要差别在于机翼前缘有一个较大的机头段,两座舱串列安排,尾锥加长1.83米,并加大了垂尾。T.Mk2的第一架发展型机于1969年4月飞行,同年10月第一架生产型机试飞,1970年7月开始进入英国空军服役。包括原型机在内,共为英国生产双座型“鹞”31架,其中专门为英国皇家海军生产的3架双座教练机代号为“鹞”T.Mk4N。英国曾计划把一些“鹞”T.Mk4型飞机按照T.Mk6的标准进行改装,配备夜视设备用以训练“鹞”GR.Mk5的飞行员。但后来取消了这一计划。有一些皇家空军的双座教练机转交给了皇家海军。1992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对其5架双座教练机进行改装,使之具有与“海鹞”FRS.Mk2相同的座舱(但没有雷达)。改装后的飞机重新编号为T.Mk8N。“鹞”T.Mk2和GR.Mk1一样,装“飞马”101发动机。T.Mk2和T.Mk4分别换装了“飞马”102和103发动机。

“鹞”Mk50(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AV-8A) 系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战斗机。尺寸外形同GR.Mk3,但根据美方的要求作了些更改,如安装“响尾蛇”*的挂架等。头10架装“飞马”102发动机,后改装“飞马”103发动机。总共订购102架。第一架AV-8A是1971年1月交付美国的,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毕,装备了美海军陆战队3个航空中队。目前该机已被AV-8B取代。

“鹞”Mk52 系公司自己投资制造的一架验证机,相似于“鹞”T.Mk4,装“飞马”103发动机(1971年9月首次试飞时装的是“飞马”102发动机)。它是用于低噪音垂直-短距起落民航机的研究工作的,也是在英国注册的第一架民用喷气垂直-短距起落飞机。

“鹞”Mk54(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TAV-8A) 双座型,装“飞马”103发动机。美海军陆战队订购了8架,用于作战训练。目前,该机已从美军退役。

“鹞”Mk55 西班牙海军通过美国订购的6架AV-8A(定名AV-8S)和2架TAV-8A(定名为T/AV-8S),已于1976年11月交付。以后,西班牙海军又订购了5架AV-8S。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The UK BAE company`s Harrier is the first vertical taking off and landing fighter deployed in the world, which can also hold over in the air and fly backward. It was made by Hawker Siddeley Aviation and first flew on Aug. 31, 1966,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Hawker Siddeley became part of British Aerospace in 1977, and the latter firm, in partnership with McDonnell Dougla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d to manufacture the Harrier. The photo shows the prototype of Harrier.
英国BAE公司(英国宇航公司)的鹞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可以垂直起落、快速平飞、空中悬停和倒退飞行的战斗机。该机由英国霍克·西德尼航空公司研制,经长时间研制后1966年8月31日首飞。霍克·西德尼公司在1977年成为BAE的一部分,曾与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制鹞的美国版本。该机名称曾译为“猎兔狗”。上图显示了鹞的原型机。

点击查看 方方作品:鹞式飞机家族通史 1 2 3

Its` prototype production began in 1959 and first aircraft finished in 1960. In the 30 years after Harrier was born, there came after 3 generation Harriers: The first are the air-to-ground attack variations, including Harrier GR MK1, GR MK1A, GR MK3, deployed since Jul,1970. The second generation are the Dual-seat training variations, such as Harrier T MK2, T MK2A, T MK4A, T MK8N.

1957年,英国原霍克飞机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后来分别并入霍克·西德利公司和罗耳斯·罗伊斯公司,霍克·西德利公司随后又并入英国航宇公司)在法国工程师克尔·威布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研制P.1127垂直-短距起落攻击机,这一计划后来得到英国*的支持。1960年6月,英国*与公司签订了试验原型机的研制合同,共研制6架原型机,都以一台“飞马”推力转向涡扇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第一架P.1127原型机于1959年开始制造,1960年10月开始系留悬停试验,随后又进行了自由悬停和常规试飞。第二架原型机装推力60千牛(6120公斤)的“飞马”发动机,于1961年9月首次完成悬停到向前飞行的过渡飞行试验。同年11月失事坠毁。最后一架P.1127于1964年2月参加试飞。

1962年年中,英、美和德国3国共同订购了9架P.1127的发展型——鉴定试用型“茶隼”,用于三国联合进行作战条件下的鉴定试验。“茶隼”装1台推力为67.6千牛(6895公斤)的“飞马”5发动机,作战半径72公里。1964年10月三国成立联合鉴定中队,从1965年4月至11月,用9架飞机进行了7个月的飞行试验,共飞了2000个起落。

1965年春,英*又单独与公司签订合同,研制6架进一步发展型。1967年,这种发展型定名为“鹞”。这是一种完整的垂直-短距起落的武器系统。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8月底首次试飞。“鹞”的外形虽与P.1127和“茶隼”十分相似,但实际上95%是重新设计的,采用了推力为84.5千牛(8620公斤)的“飞马”101发动机,各系统完全作了修改,还有若干较重要的气动外形变化,最明显的是在进气口、机翼平面形状、头锥、尾锥、背鳍和减速板等方面。

“鹞”是一种主要为低空对地攻击使用而设计的亚音速单座垂直-短距起落攻击机。它实现垂直-短距起落的基本原理在于采用一台4个可旋转喷口的“飞马”涡扇发动机来提供起落时所需的升力以及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的推力。两对喷口对称于飞机重心,分置机身两侧,通过喷口操纵系统的操纵杆和发动机油门杆,实现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改变推力的大小和方向)。机头、机身和翼梢装有从发动机引气的喷气反作用操纵系统,用以控制垂直、短距起落或悬停时的飞行姿态,在正常飞行中也可用以改善失速时的操纵性。“鹞”的推重比较大,在使用试验中发现,若在前飞中使用推力转向,可使飞机具有独特的中、低空机动性和空战能力。因此,除主要用作直接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外,也可用于局部防空。

The third are the variations for UK Royal Navy and foreign customers, such as Harrier MK50, GR MK5, MK52, KM54, MK55, MK60 and Sea Harrier FRS MK1, FRS MK2. The main version for US Marine includes Harrier MK50, the single-sear air support and reconnaissance fighter with US code AV-8A, first deployed in 1971, all deployed in 1977. And the GR MK5 is the modification of MK50, the US code AV-8B. The photo down here is a GR3.  



1959年鹞开始进行原型机制造,1960年第一架原型制造完成出厂。问世30年来,鹞可分为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对地攻击型,包括鹞GR MK1、GR MK1A和GR MK3,1969年4月开始装备空军。第二个系列是双座教练型,包括鹞T MK2、T MK2A、T MK4、T MK4A和T MK8N等型号,1970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第三个系列是海军型和出口型,包括鹞MK50、GR MK5、MK52、MK54、MK55、MK60以及海鹞FRS MK1和FRS MK2等。

“鹞”GR.Mk1, 1A和3系为英国空军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1967年12月底首次试飞,1969年4月进入部队服役。从1969年到1987年,共有118架该型飞机交付英国皇家空军。自1988年起,一些早期交付的飞机开始退役。1989年,英国*在“鹞”GR.Mk5交付后,将多余的老式“鹞”飞机转交给了津巴布韦。“鹞”GR.Mk1最初装静推力84.3千牛(8600公斤)的“飞马”101发动机,后来换装静推力88.9千牛(9070公斤)的“飞马”102发动机,代号改为GR.Mk1A。现役的“鹞”是装“飞马”103发动机(最大静推力95.6千牛,合9750公斤)的GR.Mk3型,英国空军1976年订购了12架,1977年又订购了24架。1978年初,装有气垫增升装置(CADS)和翼根前缘边条(LERX)的“鹞”GR.Mk3开始试飞。气垫增升装置是在机身下由机炮舱和横向垂直边条构成匣形增升装置,搜集从地面反射回来的发动机排气流以增加升力,两炮舱前的横向边条也防止废气再入进气道。

其中提供给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型号有:鹞MK50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战斗机,美军编号为AV-8A,1971年开始交付,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毕。GR MK5是MK50的改进型,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为AV-8B。下图为鹞GR3。



收藏在我国航空博物馆中的GR MK3。鸣谢网友 木刀 提供图片。



“鹞”T.Mk2, 2A, 4, 4A, 6, 4N和8N是双座教练型。保留了单座型的设备和武器,有相同的作战能力。与单座型的主要差别在于机翼前缘有一个较大的机头段,两座舱串列安排,尾锥加长1.83米,并加大了垂尾。T.Mk2的第一架发展型机于1969年4月飞行,同年10月第一架生产型机试飞,1970年7月开始进入英国空军服役。包括原型机在内,共为英国生产双座型“鹞”31架,其中专门为英国皇家海军生产的3架双座教练机代号为“鹞”T.Mk4N。英国曾计划把一些“鹞”T.Mk4型飞机按照T.Mk6的标准进行改装,配备夜视设备用以训练“鹞”GR.Mk5的飞行员。但后来取消了这一计划。有一些皇家空军的双座教练机转交给了皇家海军。1992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对其5架双座教练机进行改装,使之具有与“海鹞”FRS.Mk2相同的座舱(但没有雷达)。改装后的飞机重新编号为T.Mk8N。“鹞”T.Mk2和GR.Mk1一样,装“飞马”101发动机。T.Mk2和T.Mk4分别换装了“飞马”102和103发动机。

Photo of Harrier T form Spain Navy 西班牙海军鹞教练型图片



“鹞”Mk50(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AV-8A) 系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战斗机。尺寸外形同GR.Mk3,但根据美方的要求作了些更改,如安装“响尾蛇”*的挂架等。头10架装“飞马”102发动机,后改装“飞马”103发动机。总共订购102架。第一架AV-8A是1971年1月交付美国的,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毕,装备了美海军陆战队3个航空中队。目前该机已被AV-8B取代。

“鹞”Mk52 系公司自己投资制造的一架验证机,相似于“鹞”T.Mk4,装“飞马”103发动机(1971年9月首次试飞时装的是“飞马”102发动机)。它是用于低噪音垂直-短距起落民航机的研究工作的,也是在英国注册的第一架民用喷气垂直-短距起落飞机。

“鹞”Mk54(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TAV-8A) 双座型,装“飞马”103发动机。美海军陆战队订购了8架,用于作战训练。目前,该机已从美军退役。

“鹞”Mk55 西班牙海军通过美国订购的6架AV-8A(定名AV-8S)和2架TAV-8A(定名为T/AV-8S),已于1976年11月交付。以后,西班牙海军又订购了5架AV-8S。

The reason why Harrier can do the vertical taking off and landing is all depend on its` well designed, excellent representation Rolls-Royce Pegasus engine. When the plane tries to take off vertically, the Pegasus engine`s four jettube will turned to face the ground so that the whiff will raise the aircraft. When trying short distance taking off, the jettube will first face backward to speed up the Harrier and then turn to 60 degree down to the ground to raise the aircraft with the help of the firedamp(CH4) jettube in the head. The jettubes can turn to 8 degree forward to the ground, if the aircraft is on the ground it will roll backward, if it is in the air it would fly backward. The firedamp(CH4) jettubes work together to control and adjust the aircrafts posture when vertical taking off or landing, or hold over.



鹞式飞机之所以能垂直起落,关键是其设计独特、性能优秀的英国罗·罗公司的“飞马”发动机。当飞机垂直起飞时,飞马发动机前后四个喷管转到垂直向下的位置,在喷气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推力,使飞机垂直上升;短距起飞时,喷管水平向后产生向前的推力,使飞机滑行加速,然后喷管迅速向下旋转60度,再借助机头甲烷喷嘴的作用,使飞机路离地面起飞;此外,四个喷管还可以从向下的垂直位置再向前偏转8度,这时如果是在地面着陆滑行就可以产生反推力刹车,而如果是在空中飞行就可以使飞机倒退飞行了。机上多个甲烷喷口共同控制和调整飞机的姿态,实现在垂直起落和悬停时对飞机的操纵。

70年代初,英国海军决定研制使用改型的“鹞”式战斗机和直升机的“无敌”级直通甲板指挥巡洋舰来代替现役的航空母舰。1975年5月,英国*在研究了霍克·西德利公司(后并入英国航宇公司)的方案后,正式批准“海鹞”的发展和生产。皇家海军赋予“海鹞”的作战任务是:远程海上巡逻和舰队防空(高空最大作战半径为740千米);对海上和地面目标进行攻击(最大作战半径约450千米);侦察和反潜(低空能飞行1小时,搜索海域70000平方千米)。第一架“海鹞”于1978年8月20日首飞,共制造了4架原型机。1979年6月第一架“海鹞”交付英国海军,定名为“海鹞”FRS.Mk1。1979年11月,“海鹞”开始在“赫姆斯”号航空母舰上进行试飞。为了做好试飞工作,英国海军于1979年下半年成立了专门的试飞中队。

“鹞”式飞机投入试飞以来进行过大量舰载使用试验。曾在9个国家的近40艘舰船上试用过,舰船的吨位小到6500吨,大至91000吨,既有航空母舰,也有货船。在使用中证明“鹞”对舰船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甚至可以在西班牙海军木质甲板的军舰上使用,其垂直-短距起落的设计特点在海上使用时无需作任何变化。“海鹞”与“鹞”之间的最大变化是去掉了镁合金零件、提高了座舱、改装了机载作战电子设备并在重新设计的机头中安装了“蓝狐”多功能攻击雷达。动力装置改用一台“飞马”104推力转向涡轮风扇发动机,额定推力与安装在皇家空军“鹞”式飞机上的“飞马”103发动机相同,但具有抗腐蚀性能,并能产生更大的电力。

“海鹞”在舰上垂直、短距起落可以不依赖舰上设备(如弹射器和拦阻装置),占据甲板面积小(只需30米见方的甲板就能起落),故可在中、小型舰上使用,并且受风速、风向和甲板运动的影响很小。但是垂直起飞的载重损失太大,使用仍受限制,还得靠短距起飞来增加载重和航程。据计算,若以200千米/小时的空速短距滑跑起飞,就可比垂直起飞增加20~30%载重,但需在舰上滑跑约150米的距离。为了缩短甲板滑跑距离,英国于1977年成功地试验了“斜曲面跃飞”技术。通过在甲板前端设置的27米×24米斜板滑跑跃飞,利用推力转向,使飞机在机翼升力不足的情况下尚能在空中稳定加速,这样就可在同样重量下减小起飞速度,从而减小滑跑距离。起初,英国的“无敌”号和“光荣”号航空母舰上装有7°的斜甲板,“皇家方舟”上装有12°的斜甲板,在同样起飞滑跑长度下,后者比前者的起飞重量可增加1135公斤,或者在同样起飞重量下,后者比前者的起飞滑跑距离可缩短50~60%。1989年5月18日,“无敌”号完成了改装成13°斜甲板的工作,1991年5月,“光荣”号也开始了类似的改装,计划用2年半的时间完成。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在1982年4月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的海鹞曾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使用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击落了多架阿根廷幻影III战斗机和其他攻击飞机。鹞式各型都可装备各种空对空、空对地(舰)*,各种*及火箭发射器等武器装备
海鹞是由鹞GR MK3改型而来的多用途舰载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用于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1975年5月开始设计,1978年8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79年6月交付试用,英国海军定货48架。使用海鹞的国家还有印度。其优点是中低空性能好,占甲板面积小。但垂直起飞时航程和载重损失太大,通常海鹞采用短距滑跑起飞。其主要型别有:海鹞FRS MK1,英国海军使用;海鹞FRS MK2,FRS MK1的改进型;海鹞FRS MK51,印度海军给FRS MK1的编号。

MK1飞行重量与“鹞”GR.Mk3大体相同,能在速度为59.5千米/小时的风中从152米长的平面甲板上携带全部作战装备起飞。1982年在英阿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对抗中,总共28架“海鹞”飞机从航空母舰“赫母斯”号和“无敌”号上出动2336架次。空战中,“海鹞”摧毁对方22架飞机,自己无一损失。4架“海鹞”由于事故坠毁,另有两架毁于地面火力。到1993年6月,英国海军尚拥有37架这种飞机,其中包括2架Mk2型。
1988年6月,英国皇家海军订购的57架FRS.Mk1全部交付完毕。1990年3月,英国皇家海军又订购了10架“海鹞”FRS.Mk2。1983年,印度购买了英国“赫姆斯”号航空母舰,为了满足航空母舰的需要,先后订购了23架单座型FRS.Mk1和4架双座型T.Mk51。海鹞FRS MK1在82年的马岛战争仲证明了自己,当时由三艘“无敌”级轻型航母搭载。与鹞式相比,还要采用了改进的机身设计,提高了对海水的抗腐蚀能力。采用了海军的相关设备,重新设计了前机身。飞行员座舱升高,视野更好。机上装有更先进的导航攻击系统及相关显示系统。采用了“蓝狐”多模雷达,机头雷达罩可折叠以节省航母上的空间。与鹞式一样,海鹞在机头左侧安装有一个倾斜的光学相机,用于战术侦察用途。FRS MK1采用一台罗·罗公司“飞马”MK104发动机,最大推力95.6千牛(9750公斤)。
Mk2是“海鹞”FRS.Mk1的改进型。在外形上,为了改善性能,FRS.Mk2延长了翼梢,翼展增加了61厘米;机头雷达天线罩不象FRS.Mk1型那样尖;由于在机翼后缘后边机身段内插入一段35厘米长的管道,后机身加长;改装了天线和外挂物。机内去掉原来的“蓝狐”雷达,改装费伦第公司的“蓝雌狐”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具备全天候下视/下射能力,可以边跟踪边扫瞄及实施多目标攻击,大大加长*发射距离,增强海面目标搜索能力,并改进电子反干扰性能。在武器方面,FRS.Mk2除了可以携带FRS.Mk1型可以携带的全部装备外,还增设可以携带新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的设备。改进后的操纵系统围绕MIL1553B数据总线设计。使用双余度数据总线。重新设计的座舱中装两台多用途显示器,可给出全舰队的防御情况、雷达图像、威胁数据、攻击目标优先顺序以及导航资料。全时间关键武器系统操纵装置设在驾驶员前上方控制板上或油门杆和驾驶杆上。由于按人素工程学原理把附加的按钮动作作为驾驶杆和油门杆功能的一部分实行一体化,操纵效率大为提高。利用驾驶杆和油门杆可以同时控制飞机、雷达和武器系统,而不必象过去那样去操纵不同的控制杆和按钮。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海鹞”FRS.Mk2在每侧机翼下保留两个挂架,机身中心线下一个挂架。机身下装两门30毫米“阿登”机炮或新的25毫米机炮组,也可装先进中距空-空*挂架。机翼内侧挂架上带两个455升或864升可抛放副油箱或1500升转场副油箱。如果不带副油箱,则可挂5颗453.6千克自由坠落或慢降*,5束集束*,6束“马特拉”115/116 68毫米*,8颗“波弗斯·莱帕斯”箔条弹,4枚“响尾蛇”、“魔术”*或先进中距空-空.*,2枚“海鹰”空-地*,或2枚ALARM反辐射*。其它配合使用的标准武器还有113.4千克、226.8千克和453.6千克LDGP自由坠落*,113.4千克和226.8千克“蛇眼”慢降*,LAU-10A、LAU-68A和LAU-69A火箭发射器,Mk77*、APAM集束*/Mk7集束弹箱,以及PMBR教练弹挂架。
"Blue Fox" multi-mode radar “蓝狐”多模多功能雷达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海鹞FRS MK2是FRS MK1的中期升级型号,设计目的为海鹞提供使用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对超视距目标发起攻击的能力,包括攻击低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的,原有的“蓝狐”雷达被新型的“蓝雌狐”连续波脉冲多普勒雷达替换(如图),该雷达具有搜索的同时锁定目标的能力,可下视下射。其他改进包括加装军用1553B数据链,这使得MK2可以使用“海鹰”反舰*和ALARM反雷达*。另外加装了马可尼“天空哨兵200”通信系统,JTIDS保密语音及数据链路。增加了两个翼下外挂点,翼尖挂架可携带两枚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细节的改进还包括:机翼设计有所改进;改进的座舱设计;更大的副油箱;采用阿登25mm机关炮代替了以往的30mm机炮;可能加装了*告警系统。可采用的武器系统包括两个阿登30mm机炮吊舱;五个外挂点下可携带共3630千克武器;垂直起降时可携带2270千克武器;AIM-120/AIM-7中距空空*;“海鹰”反舰*;WE117核*;普通*和火箭。

该炮是由原皇家轻武器工厂、现为英国宇航皇家军械公司(British Aerospace Royal Ordnance),于80年代初自筹资金研制的新一代航空机炮。25mm“阿顿”航空机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老式30mm“阿顿”航空机炮相同。但提高了初速、射速和弹丸威力,炮长和炮重均有所增加,为改善弹道性能,加长炮弹,适用于空空、空地攻击和地空攻击。射速为1650~1850rds/min,2门该炮的威力与美国的1门同口径的5管GAU12/U加特林炮相当。机炮的尺寸(炮管除外)和安装点与30mm“阿顿”机炮相同。重量不超过30mm“阿顿”机炮的10%。射击时后坐力与30mm“阿顿”机炮相当。初速1050m/s,使用北约标准弹药。

Another FRS MK2 and the 3 view 另一架FRS MK2及三面图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海鹞FRS MK51是FRS MK1的印度海军版本。印度海军共定购了23架,包括该机相关的系统,以及Vinten Vicon 78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空空*改用了法国马特拉公司的魔术R550近距*,为此外挂等系统进行了一定改进。近期印度正争取为“海鹞”改装新型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增加中距空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还建立了罗·罗公司“飞马”发动机的大修中心,共为此投资6450万美元。右图为MK51。
鹞GR7是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鹞系列的最新型号。作为第二代的鹞式,GR5和GR7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早期替代了英空军装备的GR3(即提供给美国的AV-8A)。GR5和GR7的主要区别在于GR7的机头加装了前视红外装置。GR7实际上是英国特许生产的美国AV-8B鹞II,但改装了皇家空军的导航和防御系统和翼下AIM-9“响尾蛇”*的挂架。GR7改进的设计允许飞机携带比GR3多一倍的载荷,而航程不减;或同样的载荷,航程加倍。GR7于1989年首飞,1990年交付。皇家空军一共订购了96架,其中包括将所有现有的62架GR5升级为GR7。
GR7将会装备三个完整的空军中队。GR7在电子设备方面采用了前视红外系统,配合飞行员的夜视镜,使得该机得夜间低空飞行能力大大增强。虽然GR7的首要任务在于亚音速低空作战,但也适用于中空任务。这是因为GR7加装了以电视和激光双模跟踪系统为核心得的高精度角度轰炸系统。采用一台罗·罗公司的“飞马”MK105发动机,推力86.7千牛。GR7的武器包括机身下的2门25mm机炮,机上7个外挂电可外挂多达16枚MK82*,或6枚MK83*,或6枚BL-755子母弹;4枚“小牛”空地*,或10个火箭发射器。鹞T10是GR7的双座教练型号,1995年开始服役,可执行单座型号的所有任务。

由于鹞战斗机的退役日期是2015年,英皇家空军正对鹞式战斗机进行一项有限的航空电子系统升级,这将使鹞式战斗机具备使用灵巧武器的打击能力,这种新的战斗机将被命名为鹞GR9,其中的40架鹞GR9战斗机将装备推力更大、更先进的“飞马”改进型发动机。这种新发动机将在皇家空军现有“飞马”MK105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新发动机的编号为“飞马”MK107(亦称“飞马”11-61)。由于该项目耗资巨大,所以只有40架英国空军的鹞战斗机能够“享受”这一待遇。另外英国皇家海军的10架海鹞FA2也将进行类似的改装。

但据最新消息称,由于升级费用太高,英国海军的24架“海鹞”式战斗机将在2004年到2006年间全部退役。这些飞机退役后的空缺将由英国皇家空军经过现代化改装的30多架“鹞”式飞机填补。而改装费用正是来自“海鹞”退役后省下的经费。这也将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成立以来首次没有隶属自身编制的战斗机。

2002年6月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计划将先进近距空对空*(ASRAAM)列入现役。计划装备的机种就包括“鹞”GR7型和T10型战斗机、教练机,以及狂风F3空优战斗机。此前ASRAAM在杂波背景下对F-4“鬼怪”式靶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射击试验,性能先进,但有部分问题导致了装备服役的推迟。迄今为止,共进行了28次发射和160次挂飞试验。

2002年5月,印度国防部确定将以每架9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17架英国皇家海军的二手“鹞”战斗机。印度海军拥有的51架“鹞”由于缺少备件,大多数停飞了两年。由于“鹞”部分电子设备、雷达、武器等在美国生产,印度试验核武器后,受到美国制裁,供应中断。近期制裁解除,印度决定购入二手“鹞”解决海军缺乏战斗机的问题。据信“蓝雌狐”雷达将配套卖给印度海军。

2003年4月,激烈的伊拉克战争为“鹞”GR7攻击机提供了首次使用多种新武器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暴露了现有系统的缺点,需要加以克服。“鹞”在支援美国陆军第三机步师时,对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地面部队提供纵深打击时显得力不从心,分不清友军相对于敌方目标的所在位置,早期有多次无法投下武器。由于要攻击的大都是活动目标,所以主要使用激光制导*。但是机载瞄准吊舱分辨率不能满足飞行员的要求,于是广泛使用“小牛”空地*攻击装甲运兵车、炮兵和地地*发射架时,被迫动用“小牛”空地*本身的红外导引头进行目标搜索和跟踪。为此英国皇家空军必须采用新的中高空性能更好的瞄准吊舱,或对“鹞”进一步更新。

2003年6月,“鹞”GR9型首飞。该型号配备了新的航电设备和最新一代的任务软件。首飞成功后,GP9将进入全面的试验阶段,在今后5年内全面实现分阶段引入的新型武器和新型传感器。第一批升级型飞机将在2004年11月交付客户。总额为5亿英镑的GR9全面升级项目,将为英国联合部队作战提供全新的精确武器投射能力。2003年10月,通用公司英国有限公司、洛克韦尔·科林斯公司和创新概念(ICI)公司组成了项目组,将“鹞”GR9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拦截和侦察能力开发战术信息交换能力(TIEC)。作为联合项目组的牵头,通用公司将负责系统集成并提供网络连接和机载条件,罗克韦尔-科林斯公司提供LINK16能力,ICI公司提供先进数据调制解调器(IDM)。通用英国公司对项目组的能力表示充分信心,表示基于以往的经验,可以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 2003年12月,参与研制“鹞”II改进型的四个国家——美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拟议组建一个联合项目办公室专门管理飞机生产后的支持计划,包括备件采购和飞机改型改进。这一消息是在波音公司交付给西班牙海军第5架,也是最后一架“鹞”II Plus飞机之后发布的。截止目前,已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336架II型,意大利海军20架,西班牙海军16架、英国皇家空军90架。英国空军编号为“鹞”GR.5
“海鹞”座舱图 2005年2月,印度海军计划斥资1.15亿美元,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合作升级本国15架“海鹞”式垂直起降喷气式战斗机。正式的合同将在3月31日前签定。合同签署后30个月内完工。升级方案中包含改进和安装一套新的雷达,该雷达由以色列的爱尔塔系统公司制造。并从位于以色列拉斐尔武器研发机构购买20套“德比”*安装到升级后的“海鹞”式战机上,以组建一只“海鹞”飞行中队。目前只有印度“维拉特”号航母才配备这种飞行中队。一位海军官员称,拉斐尔公司还将专门派专家来印度,以训练如何对*进行保养及使用操作。这种“海鹞”式战机将随维拉特航母一起服役到2010年,印度海军曾在1999年建议升级“海鹞”式战机,但被搁置,所以后来转而购买米格-29舰载战斗机,用来部署在海军即将从俄罗斯接收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上。印度国防研究发展局一高级科学家称,印度曾在实验室研究制造用于这种“海鹞”式战机升级的部件,但没成功。


目前,英军正在将三军的后勤机构联合成一个单一的机构,同时将皇家空军和海军的“鹞”战斗机部队联合成一个称之为“联合部队2000”的统一部队,此后还将陆续成立统一的战场直升机部队和空防部队。“联合部队2000”预计到下个世纪中才会正式成立,因为采购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的第一艘要到2012年以后才能交付。新的大型航空母舰为30000~40000吨级,每艘可载50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目前,皇家海军使用的航空母舰为20000吨级的无敌”号,每舰可载24架飞机和直升机,空防任务主要有“海鹞”FA2承担,而皇家空军则用“鹞”GR7用于对地攻击任务。成立“联合部队2000”以后,英国就具有同时从海上和陆上实施对地攻击和空防任务能力。这个念头产生于今年年初伊拉克新危机期间,当时需要把皇家空军的“鹞”战斗机临时部署到“无敌”号航母上以执行对伊拉克的对地攻击任务。由此产生了通过空海军飞行员共同训练和联合后勤保障来提高效率的想法。这种交叉训练的另一好处是可以让空军和海军的飞行员都能承担各种任务。到2010年,“鹞”部队的飞机都将用新的舰载机来替代。究竟选用什么新飞机还是开放的。例如,国防部正在资助一项发展“欧洲战斗机”海上型的研究。

2006年10月,英国国防部长亚当·英格拉姆今天宣布,在开展了约5亿英镑的升级项目后,"鹞"GR9 升级型飞机已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RAF)服役。"鹞"飞机升级项目由BAE系统公司与国防部合作开展,在RAF Cottesmore基地实施,将有69架这种单座飞机完成升级并交付。经过升级,飞机作为精确对地攻击机效力将提高一倍。GR9飞机升级内容包括安装升级的导航系统、地面防撞告警系统、升级的通信成套设备、优化后的"幼畜"*投射能力等。升级后系统为未来能力扩展留有空间。到2008年GR9将增加"硫磺石(Brimstone)"*投射能力、数字式侦察吊舱和机上仿真精确制导*(PGB)训练能力,其效力将进一步增强。QinetiQ承担了升级飞机的评估工作,内容包括安全性评估、环境试验和飞行试验。

2006年12月,英国雷声系统有限公司(RSL,总承包商)和美国雷声*系统公司为英国皇家空军(RAF)研制的一种新一代双模制导*——"宝石路"Ⅳ(下图)完成了其最后一次投射试验。这次试验是由一架RAF的"鹞"GR.9攻击机于11月中旬在英国奎奈蒂克公司位于威尔士的阿博珀斯试验场(Aberporth Range)完成的。试验的成功为该*在2007年中投入服役,装备RAF所有的"鹞"GR.9扫清了道路。以后该*还将被综合到RAF的EF2000"台风"(Typhoon)多用途战斗机上。在全部4次投射试验中,该*的GPS、INU坐标导航和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能力,以及命中角控制、空爆/触爆等性能得到了成功地验证。根据2003年签署的一份总金额1.4亿英镑(2.75亿美元)的合同,该*预计将很快投入小批量生产。RSL称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是该*的潜在市场。

2007年2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获英国国防部(MoD)合同,为"鹞"GR9飞机提供"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ATP)以满足紧急作战要求(UOR.)。选用"狙击手"ATP将使英国MoD能快速响应2006年末英国皇家空军指挥官提出的UOR。"狙击手"ATP先进的性能和多平台间的互操作性为指挥官提供灵活性,使飞机的空中监视范围能覆盖各种联合任务。"狙击手"ATP可在射流噪音距离之外探测和识别武器隐匿点与携带武器的人。"狙击手"ATP 将于2007年3月开始交付,2007年6月完成作战能力部署。"狙击手"ATP与飞机的低风险综合已在洛-马公司、BAE系统公司和SELEX资助的"快速技术插入"(RTI)项目中得到了演示验证。除英国MoD外,选用"狙击手"ATP的客户有挪威皇家空军、波兰空军及防空部队,以及其他一些国际客户。目前,"狙击手"ATP 正在美国空军和多个国家部队的F-15、F-16、A-10和B-1上装备。

2007年6月,"鹞"首次携带"狙击手"瞄准吊舱在阿富汗执行飞行任务,BAE公司"鹞"业务主管Nigel Davey说,旨在提高英国BAE公司"鹞"式GR9/9A对地攻击机战斗效力的新传感器于5月18日首次投入使用,距合同签署不足2个月。根据一项价值5亿欧元(9.9亿美元)的项目,BAE公司将对约70架改型的"鹞"式战机GR9和T12教练机进行升级,现已交付32架。首批作战部署的2架GR9A已于去年1月到达阿富汗坎大哈机场,在那里它们将服役到2009年。英国皇家空军正在就GR9战机C功能升级包进行飞行许可证工作,C功能升级包将于今年末为飞机增加225kg 的"宝石路(Paveway)"IV精确制导*和新型敌我识别系统。最近BAE公司从一架"鹞"式飞机上首次实施了MBDA空地*发射试验,所试验的武器是计划明年5月公布的D功能包的一部分。该项目的最后阶段合同--E功能包--目前正在定义中,应该在今年晚些时候签订,将从2009~2010年起为飞机增加保密通信设备和LINK16数据链。Davey 称,结合了维护和升级工作的GR9项目已经演示验证了其能满足不断增加的支持阿富汗行动的要求,并说BAE有信心在年底前同国防部签订基于效力的合同,此合同将使BAE公司能为"鹞"式战机提供作战支持直至其计划的退役时间2018~2019年,尽管工业界建议其服役期可进一步延长。

外形尺寸(除下列各项外,与“鹞”GR.Mk3相同。)
   翼展FRS.Mk1              7.70米
     FRS.Mk2              8.31米
   机长FRS.Mk1              14.50米
     FRS.Mk2              14.17米
   全长(机头折叠)FRS.Mk 1        12.73米
          FRS.Mk2         13.16米
   机高                 3.71米
重量及载荷
   使用空重(FRS.Mk1 )          6374千克
   最大载油量(FRS.Mk1 )内部       2295千克
   外部                 2404千克
   最大武器载重(FRS.Mk1 )短距起飞    3630千克
   垂直起飞               22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FRS.Mk1 )        11880千克
性能数据(FRS.Mk1)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          M1.25
         (低空)          1185千米/小时
   典型巡航速度(高空,机内燃油,飞 1小时以上)     >M0.8
         (低空)                 650~883千米/小时(能迅速加速到1100千米/小时)
   短距起飞滑跑距离(最大起飞重量,不带斜曲面跃飞)   约305米
   反应时间(从得到警报至飞到55千米外的作战地区)    <6分钟
   作战半径
    空中截击(高空,作战 3分钟)            750千米
    对面攻击(低空,以M0.8进入攻击,发射*)     463千米
   侦察搜索                      750千米
   限制过载               +7.8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 此贴被lssosman在2008-03-10 08:34重新编辑 ]

65

主题

673

存在感

240

活跃日
喵~离线 你的離去與言語不能表達的傷痛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3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还是很厉害的资料呢````````编辑完了吧?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4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编辑完了。

11

主题

194

存在感

79

活跃日
喵~离线 希望天天下雨~
 5 

SOS团二星级★★

5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佩服呢。。。你是“风间信二”么。。。 资料好全

0

主题

101

存在感

83

活跃日
 4 

SOS团一星级★

6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lz 是超级军事狂啊

84

主题

716

存在感

220

活跃日
美女离线 ★該用戶被稱為神☆
 7 

SOS团四星级★★★★

7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拿反应装甲当西瓜皮哦,能装就装哦

95

主题

285

存在感

219

活跃日
帅哥离线 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5 

SOS团二星级★★

8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那玩意比瓜皮强,不过据说俄国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据说军队腐败,把反应装甲的*偷去卖的,造成坦克真的如同披了西瓜皮一样上战场。

8

主题

105

存在感

158

活跃日
 4 

SOS团一星级★

9楼
发表于 2008/03/10 | 编辑
-.=...佩服是佩服..但是..lz有不少的精力和时间阿..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32259(s) query 8,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